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340字。

  2021年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学科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中医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天人合一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疾病及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再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疗方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平衡而康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健康和长寿的需要,也已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时代人类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关注生命、重视生命、研究生命,寻找生命的密码,把握生命的规律,延长寿命的长度,提高生命的质量。
  博大精深的中医,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行医之道和养生之道,比如“养心莫善于寡欲”、“善服药不如善保养”、“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等,都值得我们铭记和研究。
  (摘编自汪金友《给中医更大的用武之地》)
  材料二: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
  传承是为了保根,没有传承就不能正本清源;创新是为了提升,没有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惟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才能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扬光大。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中医药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传承不足,让多种中医技艺面临失传,让中医医道艰难延续。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代代相传。中医临床功夫、中药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师承教育能为“草根”中医打开一扇门,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我们应将以“个性化”为特征的师承教育与以“标准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教育的精粹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中医教育体系,为中医药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才之基。
  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当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新动力!
  (摘编自白剑峰《守正创新,为中医药注入源头活水》)
  材料三: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打造2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2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20个左右中医疫病防治基地,100个左右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形成一批中医优势专科。在国家的引领和大力支持下,中医药大发展正逢其时。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各国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严峻挑战,在全世界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药让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救治,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中医药作为一大亮点备受世界瞩目。
  要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就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立足根基、挖掘精华,建立符合其特点的服务和管理模式。同时,要加强研究论证,总结摸索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作用机理,切实把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让中医药文化在中华大地根深叶茂、生生不息。
  (摘编自侠克《中医药大发展正逢其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与中医具有相同的理论知识基础。
  B.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为中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据此撰写出的中医古籍是中医药的精华,值得研究。
  C.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依靠中医寻找生命的密码、延长寿命的长度、提高生命的质量的想法越来越迫切。
  D.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带动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多学科、跨行业合作将为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发展开辟崭新天地。
  2.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要遵循“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要求,坚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
  B.传承好中医古籍、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始终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
  C.师徒间口传心授的传统师承教育和“标准化”的院校教育相结合,融入现代教育体系,可利于中医药发展的人才培养。
  D.要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不能违背中医药发展的规律,还应加强论证研究,总结摸索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机理。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医药学是我们的中华瑰宝。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中,中医药为我国的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
  B.在抗疫中,中医凭借历史上对付瘟疫富有成效的“扶正祛邪”思想和灵活的“辨证论治”特征,可因人、因地、因时迅速开出有效的方药。
  C.康源全自动重要调剂系统生产线对几千年手抓戥称的调剂方式进行了创新,极大地提高了中药饮片的配药、取药效率。
  D.要充分挖掘中医不同学术流派的特色优势,实现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确保中医药在新时代有新作为。
  4.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中医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 高考填报志愿时,高三学生李振华想选择中医学专业,他的家人不同意,李振华怎样才能说服家人同意他选择中医学专业?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帮他阐述理由。(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题。
  青 衣
  阎秀丽
  (1)定妆、勒头、贴片、梳扎……
  (2)香玲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嘴角不由得翘起一弯笑,她把腮红又用指肚小心地往下拉了拉,让她的圆脸显得修长了些。着装完毕,香玲静静地坐在木凳上,不敢去看金凤。她知道金凤的眼睛里正在喷火,她能感觉到周身被灼伤时的隐痛。
  (3)金凤是村里红透半边天的台柱子。
  (4)香玲是小剧团里名不见经传的配角。金凤脸上的嗔、喜、笑、怒、伤感、娇羞,诠释着世间凡尘女子的烟火风情。女人似乎能从她那里找到自己的一生。
  (5)所以,金凤有了架子,是角儿的架子。每次上台,都需要剧团里的几个头面人物去请。要一请、二请,直到三请,金凤才笑着说:“哟,干吗还来好几个人啊?让谁知会一声就行了。乡里乡亲的,哪来的那些说道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