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10字。

  《报任安书》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准确、熟练地诵读文本内容,能够正确默写。
  2.过程与方法:
  ①细读,疏通文意、归纳文段的文言知识点;
  ②深思,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总结规律,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让学生体会文辞之美和情感之切,进而培养学生对古文的热爱;
  ②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死观、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探究司马迁面临生死抉择时的内心冲突,理解其生死观、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关于生与死的思考。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就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二)自读深思
  学生自由朗读,疏通文意,自主归纳知识,完成导学案上的思考题。
  (三)议
  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共同解决导学案上的思考题。
  (四)展
  学生自主、激情展示。(我展示我补充我质疑)
  (五)评
  就同学们的回答展开点评,重点解决两个问题:如何理解和判定一个词是活用词;翻译句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6)检
  活学活用,当堂检测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程度。
  (7)结语、作业:
  1.结语:“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为了践志,身受奇耻大辱的司马迁,选择了隐忍苟活,他在世人的嘲笑和不解中,发愤著书。他的血泪之作《史记》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让他超越了时空超越了生死,成了世人心中重于泰山的历史丰碑。这对我们后人是极大的激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