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420字。

  《定风波》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设计初衷】
  《定风波》是唐诗宋词第三单元的一首词,内容很少,全词仅62字,但作为苏轼旷达之作的典型作品,理应突出其重要地位。作为这样的名篇,不仅要知人论世,更要咀嚼语言,深味情感,让诗词以立体形式走近学生眼前,让学生以知己身份走进词人内心。
  学《唐诗宋词》之前,学生接触诗词,往往以背诵和教师解读为主,本身品读鉴赏能力有限,学诗读词,只识其皮毛,课堂很被动,没有热度,也没有厚度。因此这堂课,我侧重引领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鉴赏词句,在鉴赏的基础上挖深,努力让学生理解苏轼的旷达不仅是指看淡,更强调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乐观的生活,并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努力尝试让学生能够旷达乐观的看待现实问题,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1.品读诗词,体味词人旷达的胸襟;
  2.领悟词人旷达态度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难点】
  1.品读诗词,体味词人旷达的胸襟;(重点)
  2.领悟词人旷达态度的现实意义。(难点)
  【学习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时间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活动播放刘欢的歌曲视频《从头再来》
  一、情境导入
  心若在,梦就在!心若安好,便是晴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千古达人苏轼和他的《定风波》,品他的旷达胸襟,学他的乐观态度。
  二、出示目标
  三、预习检查
  1.读一读
  同行遂晴一蓑料峭萧瑟
  2.解释词意
  雨具已而吟啸徐行
  料峭回首向来萧瑟
  四、初读感知
  1.学生朗读并思考两个问题:
  (1)小序交代了什么内容?
  (2)全词所述之事、所抒之情,均被词人巧妙的置于________这一环境中来展开。
  2﹒学生回答
  3﹒教师点评“风雨”环境
  五、品读文本
  (这一部分侧重品味句子,把握词人直面“风雨”的态度,并能知人论世,深味“旷达”一词所蕴含的积极意义)
  1.词中哪些句子直接写到了“风雨”?找出并齐读这几个句子。
  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也无风雨也无晴
  2.词人是如何面对“风雨”的?找到相关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吧。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注意点拨、追问的同时注意诵读的指导,以求深入理解,细细体会)
  教师点拨示例:
  莫听/穿林/打叶声
  穿林打叶声就是——雨声,雨大还是小?从哪里看出来?这么大的雨,这么大的雨声,词人的态度是“莫听”,置之不理,体现出来的就是无所畏惧,气定神闲。
  何妨/吟啸/且徐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