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220字。

  2020-2021 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
  语 文 2021 年5月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 10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场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18世纪之前,在技术创新主要来自农民和手工业者经验积累的社会里,拥有庞大人口的中国享有优势。而当技术进步的范式从经验积累转变为以科学为基础的实验之后,中国开始迅速落后。中国有其独特的科举制度可以让平民百姓晋升为统治阶级,考取功名对大众来说极具吸引力。当科举在宋朝成为国家选取人才的制度时,数学也是其中的一项考试内容。但皇帝随后发现,数学好的人没有用处,对皇帝的忠诚才更重要。儒家思想更有助于培养忠君爱国的人才,宋朝以后科举制度要求考生熟记四书五经。因此,有才华的年轻人没有学习数学和可控试验的动力。中国缺乏拥有这两样人力资本同时又充满好奇心的人才,科学革命也就未能应运而生。尽管科举制度和儒家思想有助于中国维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与大一统,但它阻碍了中国技术创新范式的转变,因此,中国无法自发产生一场工业革命。
  在 1978年的改革开放前,中国与绝大多数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没有找到利用"后来者优势"以加速经济发展的方式。1978年之后,中国改变了发展策略,开始发展符合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在政府的因势利导下形成了竞争优势。没有推行激进的"休克疗法"来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而是采用双轨渐进转型的策略,给传统的资本密集型重点工业中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提供转型期保护补贴,并放开符合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准入。这种务实的方式不仅为中国维持了经济社会稳定,也带来了强劲的经济发展。
  我们从中国的发展中可以学到一些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用的经验。发展中国家应发展与自身比较优势相适应的产业。这些国家应该在政府的因势利导下,将产业的潜在比较优势转变为国家的竞争优势。在消除过去不当政策所造成的各种扭曲时,政府也要通过务实的方式维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选自林毅夫《李约瑟之谜和中国的复兴》,有删改)
  材料二∶
  (选自熊秉元 叶斌 蔡璧涵《李约瑟之谜——拿证据来》)
  材料三∶
  李约瑟认为,中国的封建官僚制度产生了两种效应。正面效应是通过科举制度的选拔,有效集中了大批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的管理使中国井然有序,并发展了以整体论、实用化研究为主的科技。负面效应是,新观念很难被社会接受,新技术开发领域几乎没有竞争。在中国,商业阶级从未获得欧洲商人所获得的那种权利。在西方,以还原论、公式化研究为主的科技得到发展,与商业阶级的兴起和他们对技术开发竞争的鼓励相联系。
  除李约瑟本人外,对"李约瑟之谜"有许多学者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任鸿隽把中国无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归之于没有使用归纳法。钱宝琮、徐模等认为,中国为大陆文化,以农业为主,太重实用,因而自然科学难以发展。陈立、竺可桢等认为,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和封建思想使中国古代不能产生自然(近代)科学。
  也有一些学者从语言文字方面找原因。李世闻研究指出,汉字是具有整体结构的象形文字,导致中国人的思维具有综合性;西欧的拼音文字具有分析性质,使得欧洲人擅长分析,而分析性思维正是近现代科学所必需。费正清认为,中国语言的性质造成了士绅阶级对学术的包办,文字对人的桎梏也使中国学者未能制定出一套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
  伊懋可认为,中国最初的家庭耕作制度有利于技术进步,不过这种进步的成果被一轮又一轮人口增
  (选自宋圭武《林毅夫先生若干观点批判》,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没有推行激进的"休克疗法",而是通过双轨制推动经济转型,维持了经济社会稳定,也带来了强劲的经济发展。
  B.材料二显示,历代书籍存量中科技类文献占比低,说明在中国古代,科技知识一直没有成为知识存量的主体。
  C.有研究认为,汉字象形表意的特征无法培养分析性思维,不利于完整逻辑体系的形成,导致中国近代科学的落后。
  D."高水平陷阱"缘于人口膨胀消耗了社会财富,国家没有足够的剩余发展工业,劳动力便宜影响了工业技术进步。
  2.下列有关西方产生工业革命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技术进步范式从经验积累转变为以科学为基础的实验,这种转变催生和促进了工业革命。
  B.工业革命需要科学技术研究以还原论、公式化为主,取代以整体论、实用化为主的研究。
  C.工业革命能应运而生,是因为社会对劳动替代型技术的需求旺盛,让更多的人投身科研。
  D.西方君主制实行重商主义,商人因此获得更多权利鼓励技术开发,助力工业革命的产生。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在实验室里,一个科学家能在一年中做成百上千次试验,而这可能需要农民或手工艺者穷其一生才能完成。
  B.科学革命的精髓是通过运用数学模型来归纳宇宙与自然运行的规律,并运用可控实验来验证数学模型中产生的假说。
  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实业的热情,民族工业迎来春天。
  D.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推动工业化时,步步照搬高收入国家的理论、思路和做法,尽管付出很多努力,结果却差强人意。
  4.根据材料概括什么是"李约瑟之谜"。(4 分)
  5.材料三认为林毅夫对"李约瑟之谜"的解答有些浅陋,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棚 车
  苏童
  祖母五十多年没坐过火车了。祖母把火车叫做棚车,她说,现在的棚车比以前好多了,都说现在的棚车上每人都有座位,没想到是这么好的座位,都是皮沙发呀。姐姐说,什么皮沙发,其实就是椅子上蒙了一层人造革。祖母说,人造革比皮沙发还光滑呢,那人造革不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