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230字。

  上海市嘉定区2021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6分)
  1.明月松间照,                   。(《山居秋暝》
  2.                   ,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3.古今多少事,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4.                   ,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5.学校举行国旗下演讲,演讲主题是习近平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寄予厚望。演讲者慷慨激昂,学生们倍受鼓舞,由此认识到担大任者,必先经受苦心志、劳筋骨等种种人生考验的目的是              ,           。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题(12分)
  【甲】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北冥有鱼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6.【甲】诗的作者是          ;庄子是          家学派代表人物。(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8.下列对两篇作品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描写诗人送别故乡亲友的情景;【乙】文描绘鲲鹏展翅的壮丽图景。
  B.【甲】诗和【乙】文都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辽阔高远的景象。
  C.【甲】诗写出了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及对未来的憧憬,诗歌风格雄奇瑰丽。
  D.【乙】文作者通过大鹏与野马、尘埃的对比,突出大鹏可以无所依凭而徙于南冥。
  9.【甲】诗和【乙】文都出现了“水”这个意象。【甲】诗尾联描绘了水          
  的特点,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乙】文借鲲鹏击水,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2分)
  皎然献诗
  吴兴①僧昼,字皎然,工②律诗。尝诣韦苏州③,恐诗体不合,乃于舟中抒思,作古体计十数篇为贽。韦公全不称赏,昼极失望。明日写其旧制献之,韦公吟讽,大加叹咏,因语昼云:“师几失声名,何不但以所工见投,而猥希④老夫之意?人各有所得,非卒能致。”昼大伏⑤其鉴别之精。
  (选自唐??赵瑞《因话录》)
  [注释]①吴兴:今浙江湖州。②工:擅长,善于。③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做过苏州刺史而得名。④贽: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⑤猥希:迎合。⑥伏:通“服”,敬佩,信服。
  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尝诣韦苏州(   )      (2)作古体计十数篇为贽(   )
  11.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不是突然间能获得的。
  B.每个人各有自己的长处,不是短时间能达到的。
  C.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不是短时间能达到的。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是突然间能获得的。
  12.皎然两次献诗,韦应物第一次“全不称赏”,第二次却                (用文中语言回答),其态度截然相反,原因是                     。皎然由“恐”到“大伏”的转变,我们从中可以得知,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是          
  (5分)
  二、现代文(3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8分)
  善于自我否定
  李慧勇
  ①古希腊德尔斐城的阿波罗神庙前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一句象征人类最高智慧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它道明一件事,就是人最难的不是看清别人而是认清自己。古今中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