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5240字。

  南充市高2021届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并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
  2.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顾名思义,中医是中国的医学。它在中国的土地上迁演数千年之久,理论的更新、方法的丰富、技术的创新、疗效的提高,自不必言说,但其内在精神则一直是稳定的,并且总是贯穿于从理论到临床的各个方面。中医在它的千年之旅中是变而不变的,变的是形态与数量,不变的是精神。   
  敬畏天地、顺应自然、强调伦理与秩序、关注人事、注重整体、主张和谐,是中国人一贯的情结。中医早已深深地烙下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印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当顺应自然,而后可以“长有天命”。先秦这样的生命观,引导了中国医学的持续发展和繁荣。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多与违背自然规律有关,与精神情志失调有关,于是强调外慎风寒,内调情志;中医认为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于祛除“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邪气,扶助“冲气以为和”的正气,于是有了扶正与驱邪的治则治法。这些,既是医学家专门提出的概念,也是一般人普遍理解的思想。中医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以及据此而发明的治疗技术、养生方法等,凝聚着中国人独有的自然观念和人文情感,蕴涵着中国人一直持守的思维模式与生命哲学。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形态相为连通,共成一体。中国传统的哲学、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化学,以及诗歌、辞赋、绘画、雕塑、音乐等,与中医一起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殿堂。从哲学角度看,中医在其理论构建之初,便借助了传统的阴阳观、五行观、元气论,这可以从《黄帝内经》中找到大量的证据。从技术角度看,中药的种植不能不依靠传统的农业和地理知识,中药的制剂常常需要借助炼丹术——传统化学的成果,中医的运气学说自然离不开天文、历法乃至数学的支持,这也可以从历代典籍中找到大量的证据。从学术的表达方式看,中医借助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众多形式。现存中医古籍的文体有散文式的,也有诗歌式和辞赋式的。《三家医案合刻》中载录了清代薛生白的一则医案:“骨小肉脆,定非松柏之姿;脉数经停,已现虚劳之候……”这是典型的辞赋体,具有东方文化特有的美感。
  中医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借助了其他的传统文化形式,但其本身是独立的。首先,中医是一种不能被任何其他文化形态替代的医药学术,是一种与现代医学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这种唯一的价值决定了它不仅曾经在历史上呈现过精彩,也一定会在人类未来的天空中放射出光辉。再者,中国传统思想的的重要内容,如阴阳观、五行观、元气论等,在中医的园地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些在现代人眼中已经变得陌生的传统思想,由于中医的运用而更加丰富、全面、深刻而系统。第三,中医的本草学、方剂学、针灸学、制剂学等专门学问,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对独立而具有特色的内容。中医充实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延伸与光大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形态相为连通,共成一体,充实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中医是中华民族原创的、独有的,是不可以被其他民族或国家复制或嫁接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选自徐明《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符号——中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医始终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虽迁演数千年之久,但其内在的精神却是不变的。
  B.中医根据对天地自然的认识、对生命与疾病的认知,发明了治疗技术、养生方法等。
  C.《三家医案合刻》用辞赋体写就,带有古代汉语的特征,具有东方文化特有的美感。
  D.中医对阴阳观、五行观、元气论等思想的运用,使得中国传统思想更加丰富、全面、深刻而系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中医可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符号的原因。
  B.文章第二段运用引用论证法,是为了证明中医的理念是中国文化精神内核的外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映。
  C.文章第四段既充分阐述了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又肯定了中医本身的独立性。
  D.从文化形态角度看,中医吸收与承载了中国众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在“传统失落”的今天,这种吸收与承载更显珍贵。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医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紧密联系的一项是(   )(3分)
  A.《新修本草》中“丹青绮焕,备庶物之形容”。
  B.宋代王惟一铸造用于针灸教学和考核医生的针灸铜人。
  C.《汤头歌诀》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概括方剂。
  D.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定六经分类的治疗方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0年3月16日,由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
  一期试验
  Ⅰ期试验的志愿者年龄18-60周岁。志愿者会被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三组,每组36人。经过筛选和体检后,符合要求的志愿者可以接种疫苗。此后的14天,为集中隔离观察期。
  2020年3月31日,首批接种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的志愿者已满14天医学观察期。截至4月2日,在武汉进行的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108位受试者均已完成接种,其中18位志愿者结束隔离。每一位解除隔离时都要拍CT,身体状况均良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