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810字。
《苏武传》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班固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了解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等文言基础知识。
3.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结构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鉴赏本文运用详略得当、个性化的语言、对照烘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2.突出弘扬爱国主题,引导学生探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重点剖析苏武的性格特征,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
3.品味课文用个性化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1.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2.领会文章蕴涵的精神,概括苏武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落实文学常识、文言知识点,校准字音,疏通文意。
一、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文学常识
(ppt展示,一名学生读,教师重点解释、强调划线的语句。)
1.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