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460字。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王象晋《群芳谱》曾以“荔枝无好花,牡丹无美实”为遗憾,的确这是植物界的一个普遍现象。除了每种植物的花和果实都有特定的形态构造以外,一株植物,营养物质有限。用来滋养美丽巨大的花朵,就难以再结出鲜美肥硕的果实;反之,丰于果实,就只能啬于花朵。不过,普遍之中,也会有特殊,如梅杏桃李等便是既有好花,又有美实,两者兼具。而且都是我国原产的名花和名果,尤其值得重视。这里单说冰清玉洁,香幽粉艳,“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梅花。
现在四川川鄂边界都有野生梅树。《夏小正》:“正月梅杏柂桃则华”“五月煮梅”“则华(花)”记载梅的物候,“煮梅”指出梅的用途。这样,梅的栽培和食用的历史,或许可以追溯到周代以前。尽人皆知的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是关于梅子生食的较早记载。《齐民要术》引《诗义疏》:“梅,杏类也,又可含以香口;亦蜜藏而食。”除了作调味品外,生食和制作蜜饯,与现代相同。又制成乌梅和白梅用作下气、除热、安心药,也早有记载。
《说苑》记载越国使者赠送梁王一枝梅花,大概当时中原一带梅花还是稀有之物,所以会千里迢迢,带去作为礼品。晋代陆机从南方折一枝梅花,托人带到长安,送给至友范晔,并附诗一首:折梅达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是较早的重视梅花的两个故事。
与陶渊明爱菊一样,宋代出了一位隐居孤山种梅养鹤,号称“梅妻鹤子”的林逋,物以人贵,孤山梅花,就为人所称道。林逋的梅花诗,又多名句传诵于世;宋代其他诗人,对梅花也极为推崇,如:王珪的“冷香疑到骨,琼艳几堪餐……赠春无限意,和雪不知寒”。到了南宋,诗人范成大著《范村梅谱》,称梅花为“天下尤物”,说经营园林,首先要种梅树,愈多愈好,其他花木,无关轻重,把梅提高到一个特殊的地位。
同时,梅花就成为文学的重要题材,各种诗文除了散见于各家的诗文集以外,更有人把咏梅诗选成总集,如前述杨万里《和梅诗序》说,那位和梅诗作者陈晞颜搜集到的原作有八百篇之多。而且早在北宋已有总集《梅苑》,后来又有《梅花鼓吹》等多种。另有几种《梅花百咏》则是个人咏梅诗的专集。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名臣于谦,也有一本《和梅花百咏诗》,他是借高洁清远的梅花精神来抒发自己忠贞刚毅的性格吧。史可法殉国后,扬州梅花岭上给他筑了一座衣冠冢,增添后人凭吊景仰的情怀。
从魏晋六朝到唐代,似乎没有什么关于梅的品种记载,范成大的《范村梅谱》是关于梅花最早也是唯一的记录。范成大搜集当时苏州地区所有的各种梅树,陆续栽种在家园里,每得一种,记录一种,会成一帙,再加前后序文,便成这本《梅谱》。过去都说这书记所居范村之梅,凡十二种。”实际上第五种“古梅’”,并不是梅的一个品种。第十二种“蜡梅”,他自己就说“本非梅类”。所以记载的梅一共是十种,江梅、早梅、官城梅、消梅、重叶梅、绿萼梅、百叶湘梅、红梅、鸳鸯梅和杏梅。其中,从重叶梅至鸳鸯梅五种是花梅,其他五种则是果梅。
依据目前的调查和研究,全国梅树品种已在二百种以上。随着果树园艺和花卉园艺的日益发展,花实齐美的梅树将对我们有用。我们将对它更加重视和珍爱。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梅是我国原产的名花和名果之一,它的栽培和食用历史可追溯到周代以前的夏商时期。
B.到了宋代,梅花成了文学的重要题材,各种咏梅的诗文除了散见于各家的诗文集外,更有人把咏梅诗选编成总集。
C.陶渊明、林逋以及宋代其他诗人,对梅花也极为推崇,他们把梅提高到一个特殊的地位。
D.关于梅的品种的记载始于北宋,范成大的《范村梅谱》是关于梅花十二个品种最早也是唯一的记录。
下列关于原文论点论据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荔枝无好花,牡丹无美实”即花与果难以两全其美。文章以此开篇,用对比的手法鲜明地表明了论点。
B.作者列举越国使者的故事与陆机的诗,意在说明西晋时梅花在中原一带还是稀有之物,已备受人们青睐。
C.文中提到于谦的诗集《和梅花百咏诗》和史可法殉国后的故事,意在点赞古代贤达的忠贞刚毅,阐述梅花精神。
D.结尾水到渠成地指出花实齐美的梅树将对我们有用,更加引起我们重视和珍爱,表明了文章的写作意图。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梅自古至今的实用价值有作调味品、生食、制作蜜饯、中医药用。
B.中国是梅花的故乡,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品种多,现在已达二百种以上。
C.宋代及宋代以后的文人推崇梅,借梅的高洁清远来抒发自己的刚毅性格。
D.《红梅赞》“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雪脚下踩……”中的“红梅”能结果食用。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百岁盛志勇:抚平患者灼热的伤痛 1920年7月1日,盛志勇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医师家庭。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医生。十年寒窗苦读后,年仅16岁的盛志勇从近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以优异成绩被国立上海医学院录取。
1947年秋天,就职于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的盛志勇远赴美国深造。在异地他乡求学的日子里,他心无旁骛,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学习研究烧、创伤上。1948年,盛志勇修业期满,准备启程回国,他的美国导师却不让他走,三次问他:“你为什么非要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