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br>
<br>
伊宁市八中 李建文<br>
<br>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国际范围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在经济竞争、科技竞争的背后则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而人才素质的核心则是创新精神。因而,以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的创新教育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即开发个体自身潜能,提高个体整体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创新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br>
语文学科与思维科学最密切,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就是诱发学生思维的过程。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至少要作到以下几点。 <br>
一、教师观念的创新<br>
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创造性人材为目标,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情感力、审美力、形象思维能力为己任。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 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语言知识,敢于实践,乐于创新,敏于捕捉,精于积累,善于总结,勤于思考,才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激活学生,才能做到教师轻松地教,学生轻松、愉快而有效地学习。 <br>
二、学生想象力的创新<br>
在语文教学中,应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出独到的见解、设想与独特的做法,这样才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俗话说: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比办更为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开始的,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了万有引力,从而揭开了宇宙奥秘;爱迪生从小就异想天开,试图人工孵出小鸡,后来竟作出了一千多项发明;当今首富比尔盖茨,他创造财富的主要手段也主要是创造性思维。科学家曾言: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金钱和力量,而是由于缺乏想象。课堂上学生想什么,比教师讲什么都重要,所以教师要设计有吸引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鼓励学生的思维活动。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易受以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喜欢沿着自己所习惯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即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它的负效应使人的思路束缚,造成思维刻板、僵化,尤其是在解决新问题时,往往仍在条条框框里兜圈子,阻碍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总希望学生完全按自己的意图去思考,要允许他们异想天开,不要过早的把思维朝一个方向引导,要放开学生的思维手脚,允许学生作出自己的假设、解释。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使学生能想到更多,想得通。课堂上当学生提稀奇古怪的问题时,千万不要认为他们是在无理取闹,当学生跟你在某一问题上有歧义时,也不要认为他们是目无师长,都一棒打死。 敢于产生疑问,也就表明学生已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去了,所以课堂上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多提有质量的问题,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