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60字。
《芣苢》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
3.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深刻体会赋、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4.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背诵课文
2.领会诗歌赋、重章叠句的艺术表达手法。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读诗中故事,走诗外人生。读李清照的词,我们可以感受她哀婉的愁,读辛弃疾的词,我们可以感受他大江东去的豪迈,读“蒹葭苍苍”我们可以感受它美妙意境。
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朴素而浪漫的时代,一起感悟这首《芣苢》诗歌。
(二)、解题
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
(3)、初读诗歌:明确字音、划分节奏
1、明确字音
芣苢()掇()捋()袺()襭()
2.划分节奏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4)再读诗歌:积累词语、概括内容
1、词语释义
①采采:_________②薄言:__________③有:___________④掇:__________
⑤捋:___________⑥袺:__________⑦襭____________
①采采:茂盛的样子。
②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③有:取得,获得。
④掇: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⑤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⑥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2、概括内容。
(5)、三读诗歌:品“用词美”、感“韵律美”
合作探究:1这首诗歌在用词上有什么的特点。
2这首诗歌在声韵上有什么的特点。
答题思路
第一步:明特点:先指出具有怎样的特点
第二步:释运用:结合内容具体阐释
第三步:说效果:指出其在表情达意方面作用
1明确:(明特点):(1)全诗总共变换了六个字,其余全是重叠的;(释运用):(1)这六个字把采摘芣苢的动作描绘得具体准确而生动;(2)用简洁的语言勾勒一幅饶有情致、自由欢畅的场景;(说效果)令人身临其境,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重叠,让诗歌产生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
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作用: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同时也具有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2、明确:特点:灵活运用了双声叠韵的手法(明特点)
赏析:第一句中的“采”(cai)和第二句中的“有”(you)由于古代语音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但第三句中的“掇”(duo),第四句中的“捋”(luo),第五句中的“袺”(jie),第六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