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5700字。
2023届第二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先确认条形码信息,然后将自己的考号、姓名、班次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答主观题时,用0.5mm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答题区域。写在规定答题区域之外或写在本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本试题卷由考生自己保管,以备评讲之用。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诗歌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在口头上传唱的歌谣。由于没有文字的记录,所以我们今天难以窥其历史原貌。
②大概到了周代,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曾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们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喻等目的也作诗、献诗。这些诗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被编辑成了《诗》。《诗》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尊为经典,遂有《诗经》之称。《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共有15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160首,又称十五“国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有105篇。又因产生的时代和乐调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则多为周王室衰微以后的作品。“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舞曲,共中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诗经》所表现的内容较为丰富。“雅”“颂”中有些作品带有“史诗”的性质。《诗经》的精华在于十五“国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歌唱爱情,赞美劳动,揭露现实,是“国风”中最为动人的主题。《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曾经归纳为“赋、比、兴”。“赋”是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起兴。《诗经》在句式上以四言诗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语言上双声叠韵的现象比较普遍,修辞巧妙,韵律和谐。但是,《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在于后来汉儒借《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圭臬。
③中国诗歌的另一源头是《楚辞》。《楚辞》是在战国后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它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他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诗人。现在能够确定的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其中《离骚》集中反映了屈原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祀乐歌改作和加工而成的一组诗歌,或写人对神的礼赞倾慕,或写神灵间的眷念、爱恋,语言优美,情思忧伤。《楚辞》所代表的是完全不同于《诗经》的别样的诗歌美学风格,它以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象、铺陈华美的语言,表现出极强的浪漫色彩和艺术感染力,成为中国诗歌发展的又一重要源头。
④汉代诗歌,有直接从《诗经》而来的四言体,但因形式上的僵化,未能出现优秀的作品;有运用《楚辞》形式写成的“楚歌”体,亦少有创新。汉代诗歌的新成就集中体现在汉乐府和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中。
(摘编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周王朝派采诗官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们也作诗、献诗,都是为了制礼作乐。
B.“大雅”和“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二者产生的时代和乐调不同。
C.“诗言志”“美刺”“比兴”和“温柔敦厚”的诗教观是《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
D.《楚辞》的奠基人屈原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在《离骚》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二段从形成、内容和艺术等方面,说明《诗经》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
B.第三段以屈原作品为例,说明《楚辞》特点以及《楚辞》是我国诗歌的重要源头。
C.文章在论述我国诗歌的源头时也分析了《诗经》《楚辞》在手法、语言上的不同。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按照时间顺序来论述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情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上古时代,没有文字记录,只有在口头上传唱的歌谣,所以我们无法了解当时的历史。
B.《诗经》《楚辞》都与民歌有关,《诗经》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楚辞》则以楚国民歌为基础。
C.《诗经•国风》是现实主义诗风,《离骚》是浪漫主义诗风,二者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诗歌美学风格。
D.汉代诗歌成就是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可见,《诗经》《楚辞》对汉代诗歌影响甚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字母词指汉语中单独由字母构成,或者由字母、数字、符号、汉字混合构成的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已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产生新词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对1990-2014年《人民日报》语料库中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在《现代汉语词典》( 第六版)所收录的244个字母词中,高频使用的字母词(66个)约占27%。其中,字母词GDP的使用频次最高并一直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GDP的汉译词“国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