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50字。
《芣苢》《插秧歌》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命的吟唱、劳动的赞歌《芣苢》《插秧歌》对比阅读。下面,我将会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本篇课文是部编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上第二单元第六课的课文,这一课选用了两首古代诗歌。《芣苢》这首诗歌表现的是周代一群妇女一边唱着描述自己劳动过程的歌谣,一边采摘车前草的情景,她们的劳作虽然艰辛,但却有一种出自于天性、热情开朗的欢乐,表现了劳动人民乐观情绪和苦乐相随的精神状态。《芣苢》出自于《诗经•周南》。是一篇记载劳动的歌。诗风具有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美感。诗歌用了六个动词演唱了一个故事,用最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饶有情致、自由欢快的劳动场面,给人以想象空间与美的享受。
《插秧歌》全诗通过对农民插秧情景细节的捕捉和细致描摹,生动的表现了农民艰辛的劳动生活和苦涩的生存状况,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心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使学生领悟诗的思想感情,鉴赏文学作品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同时,本篇诗歌通过典型意象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巧妙的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和诚斋体的基础知识。
2.学习重章叠唱及诚斋体在两首诗中是如何体现的,反复诵读体会并背诵。
能力目标是:
1.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做到知人论世,为理解诗人的情感做准备。
2.通过默读、有感情的朗读方式,体会重点词语的内涵以及特殊修辞的表达效果。
情感目标:
1.领会劳动之乐,体会劳动之美,丰富对劳动生活的认识。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劳尔所获”一直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领会劳动之乐,体会劳动之美,丰富对劳动生活的认识。
教学难点:
对比诗歌中是如何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的。
二、说教法:本篇课文,我将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思想,据此,本课教学主要采用诵读法、讲授法、问题法、点拨法等方法来进行教学。
3、说学法:
1.课前充分预习,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利用工具书辅助,读懂诗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