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160字。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七 年 级 语 文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写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3.用黑色钢笔或中性笔作答。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0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选聘(pìn) 什物(shí) 气氛(fèn) 鞠躬尽瘁(cuì)
B.校对(jiào) 憎恶(zēng) 谰语 (lán) 但微颔之(hán)
C.揩油(kāi) 粗拙(zhuō) 晌午(shǎng) 深恶痛绝(wù)
D.田垄(lǒng) 殷红(yīn) 镐头(gǎo) 潜心贯注(qián)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蓬草 斑斓 锲而不舍 锋芒必露
B.挚友 震悚 妇儒皆知 酣然入梦
C.奠基 哀悼 苛捐杂税 大庭广众
D.取谛 愧怍 迥乎不同 警报迭起
3.下面语境中对加点词词性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因为”是介词。)
B.《阿长与<山海经>》中,“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大概”是副词。)
C.《邓稼先》中,“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和”是连词。)
D.《台阶》中,“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一晃,水便泼在了一些台阶上。”(“嘎叽”是拟声词。)
4.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有人说,珠峰是鸟儿都难以逾越的高山。 。“哪怕困难重重,也要迎难而上”,这么一股子挑战无极限、征服不可能的攀登精神,既标记了珠峰高度,更标注了精神高度。
①为何一代代中国测绘人敢于勇攀高峰
②在海拔6500米的雪线以上,连人的大脑反应都会变得迟钝
③这里山高坡陡、氧气稀薄、冰缝密布、狂风雪崩
④这是因为我国有一支英雄团队,用生命铸就了“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
A.③②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
5.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A.今天的亚洲拥有世界67%的人口、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是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B.为了提高大家的阅读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D.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史书编撰体例有编年体、纪传体和国别体等,《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如,欧阳修的谥号是“文正”。
C.《红岩》这部小说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重庆地下党人的英勇斗争故事,刻画了一批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人形象,如江姐、许云峰、余新江等。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乐府诗集》由北宋郭茂倩编纂,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存最为完备的乐府诗总集。
二、(13分)
7.诗文名句积累(8分)
(1)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士别三日, 。 (《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3) ,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4)马上相逢无纸笔, 。 (岑参《逢入京使》)
(5)《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两句诗是:“ , 。”
(6)《晚春》中形象生动地写出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珍惜春光、争芳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 , 。”
8.阅读《骆驼祥子》中的两段内容,按要求作答。(5分)
【选段一】第二剂药煎好,他不肯吃。既心疼钱,又恨自己这样的不济……为证明他用不着吃药,他想马上穿起衣裳就下地。可是刚一坐起来,他的头像有块大石头赘着,脖子一软,眼前冒了金花,他又倒下了。什么也无须说了,他接过碗来,把药吞下去。
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虎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