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小题,约7730字。本试卷针对初四年级“分层次教学”选拔需要而设计。在始终如一地体现“新课程标准”前提下,注重“区分度”,能有效地起到“甄别选拔”作用
2006年烟台开发区语数英三科联赛
语 文 试 题
山东烟台开发区教研室/djm4807/djm4807@hotamil.com/ 邓建明
题
号一
书写二
文化积累三 阅 读四写作总 分
(一)(二)(三)(四)ⅠⅡ
得分
合分人
复核人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将第1页、第2页和第5页、第6页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按页码顺序排好,全部上交。
一.书写(共3分)
1.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田字格内,要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3分)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二.文化积累(共15分)
2.默写。(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②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③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志远《天净沙·秋思》)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3.根据提示,填写句子。(4分)
①《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达诗人追求清静隐逸思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陶渊明的《饮酒》中,形象地写出了“心远地自偏”的全部意境的句子
是: , 。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言文课文题目中的“说”、“铭”、“记”都是文体。“说”可以记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B.“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C.虽然《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产生的时代不同,所写人物的命运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有很大的差异,作品的手法也各有特色;但它们写的都是封建时代下层知识分子的遭遇,都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和社会病态。
D.议论文中往往也使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但它与记叙文的记叙不同,它是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地记叙事例来证明论点,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谈骨气》中的三个事例。
5.即将毕业了,你与你的好友将天各一方,离别之际,好友非常伤感,这时,你可以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 “ 来劝慰他;还可以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 , ”来祝愿他。(2分)
三.阅读(共62分)
(一)(18分)
6.品读下面的对联,联系课文《出师表》回答问题。(4=2×2分)
“两表酬三顾,一表足千秋。”
上联中的“酬”字体现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格魅力,下
联中的“ □ □ ”两字突出了诸葛亮作为“一个历史伟人”的巨大影响。
《醉翁亭记》(片段) (14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