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7470字。
2020-2021 高三模拟
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到答题卡上。
2.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3 题。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要看到,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由于市场经济规则、政策法规、社会治理还不够健全,受不良思想文化侵蚀和网络有害信息影响,道德领域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公民个人道德觉悟、道德境界提升不够。出台《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目标之一, 就是要通过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公民道德境界跃迁,进而“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
以维护公民权利为起点。对公民权利进行保护是国家的政治责任和道德基础。但唯有每个公民对他人 的同等权利互相承认和尊重,才会产生出符合正义的社会秩序。如果片面强调公民权利,那么,公民权利 将走向与现代伦理相反的偏执;若片面强调公民义务,其结果是导致大多数公民的权利被损害,符合正义 的社会秩序也难以产生。因此,新时代的道德建设首先应充分体现公民权利的平等原则,并将尊重、保护 公民权利作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唯有如此,公民才会由权利体悟到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并自 觉履行公民义务,从而激发出道德境界提升的内生动力。
以树立公民道德信仰为重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信仰信念指引人生方向,引领道德追求。”道德信仰作为一种价值形态,是人们出于对自由、平等、勤俭等道德信条发自内心和坚定 不移地信奉而形成的持久而稳定的心理状态。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能够获得全体公民认同和信仰 的价值系统。所以新时代的公民道德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引领,并通过道德实践转换为公 民普遍的道德和价值信仰,由此指引公民道德境界获得提升。
以知行合一为原则。“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对重要范畴,“知行合一”强调“知中有行, 行中有知”;知的目的在行,行的目的在获得真知,行得到真知的指导和激发,同时也是对知的完成。“知行合一”思想的精髓是突出道德规范的“内化——外化——深层次内化——更高层次固化”。道德建设要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即新时代的公民道德建设要把社会道德知识的传播和公民道德认识
的提升与公民切切实实的行为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公民道德建设才会结出丰硕果实,公民道德境界 提升才能成为现实。
以社会奖惩为机制。奖,就是对合乎道德的行为进行利益、荣誉等方面的奖励;惩,就是对违德、违法行为进行利益或人身自由等方面的惩戒和剥夺。社会奖惩包括道德奖惩,它是指道德生活和道德建设中的赏善罚恶现象。社会奖惩机制的有效运用,能够使公民对道德规则和道德价值产生敬畏感,激发知耻心, 进而有效地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因而社会奖惩作为道德建设的一种手 段,对公民的道德行为选择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新时代的道德建设要合理恰当地运用社会奖惩机制,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扎扎实实拓展,进而达成道德建设的目的——促进公民道德境界跃迁和升华。
(节选自龙静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与公民道德境界跃迁》,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现阶段,我国道德领域存在着公民个人道德觉悟、道德境界提升不够等问题,这主要是受不良思想文 化侵蚀和网络有害信息的影响所致。
B. 道德信仰是一种持久而稳定的心理状态,当前我国的道德信仰就是公民对自由、平等、勤俭等中华优 秀道德信条发自内心的认同与信仰。
C. 在新时代的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应以知行合一为原则,将社会道德知识的传播、公民道德认识的提 升同公民的行为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D. 社会奖惩机制的建立,使公民对道德规则和道德价值产生敬畏感,激发知耻心,进而使公民具有自觉 的道德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在第一段指出了当前我国道德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此作为立论前提,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 点。
B. 文章分别从起点、重心、原则以及机制四个方面探讨了通过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公民道德境界跃迁的路 径。
C. 第三段直接引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话,论证了树立公民道德信仰在道德建设中的 重要性。
D. 文章第五段通过道德奖励和道德惩罚的不同功能的对比,凸显了社会奖惩机制对于推动公民道德建设 的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如果片面强调公民义务,既难以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得到承认和尊重,也不利于产生符合正,义的社 会秩序。
B. 道德建设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可实现道德规范“内化——外化——深层次内化——更高层次固 化”的变化。
C. 若对于违德、违法的行为进行恰当合理的惩戒,就能激励公民主动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 德行为。
D. 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公民个人的道德觉悟和道德境界,还能有效提高社会文明 程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4-6 题。
《涧溪春晓》是人民日报记者徐锦庚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文章报道了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脱贫致富的故事,在徐锦庚眼中,三涧溪就是中国乡村的缩影。文本展示的既是一位村官(高淑贞)的奋斗历程, 也是一个村庄的治理故事。
记 者:您从何时开始有创作这部作品的计划?
徐锦庚:2019 年 9 月,中国作协启动“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