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500字。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20)
一、积累(20分)
学校开展“漫步古诗苑”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3题。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一段开场白:
我国被誉为诗的国度,诗歌创作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卷帙浩繁。漫步古诗苑,犹如在花海里cháng yáng①,只见花团锦簇,色彩斑斓,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走进《诗经》,那窈④窕的淑女,眉目liú pàn②传情;那青青的衣襟,让人心旌摇曳⑤;而在水一方的伊人 ,又让人可望而不可即。走进唐诗,既有金戈铁马之壮烈,亦不失儿女常情之缠绵;既不乏忧国忧民之chàng wǎng③愁思,亦不缺少年得志之雄姿英发。走进宋词,柳永的伤感惊醒了晓风残月,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月光剑影,苏东坡的华发张扬着少年意气。独自徘徊的晏殊,面对小园香径的满地落花无可奈何,日益憔悴的李清照,看着绿肥红瘦的雨后海棠叹惋流泪……其实,古诗的韵味,古诗的曼妙,远不止这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上美丽的心情, 漫步诗苑,走进诗人的心灵,培养道德之情操,汲取古诗的营养,弘扬民族之文化。
1.请你根据拼音填上正确的汉字。(3分)
①(_______) ②(_______)③(_______)
2.给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2分)
④(_______) A.yǎo B.yáo ⑤(_______) A.zhuài B.yè
3.下列说法有一项不正确,请你选出。( )(2分)
A.开场白中提到《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名《诗三百》,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指各地的民歌民谣。
B.“既不乏忧国忧民之怅惘愁思,亦不缺少年得志之雄姿英发。”这句话是并列复句,“雄姿英发”是主谓短语。
C.开场白中运用了比喻、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D.“而在水一方的伊人 ,又让人可望而不可即”,这句话中成语“可望而不可即”用得不当,应改为“不可理喻”。
【答案】
1. 徜徉 流盼 怅惘
2. A B
3.D
【分析】
1.本题考查重点字。1)徜徉,cháng yáng。释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2)流盼: liú pàn,流转目光观看。3)怅惘 :chàng wǎng ,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2.4)窈窕:yǎo tiǎo,基本意思是指心灵仪表兼美的女子样子。故选A。5)摇曳,yáo yè ,是一个动词。指逍遥;轻轻地摆荡, 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摆动的样子,也指优游自得的样子。故选B。
3.D. “可望而不可即”,指可以望到但无法接近。形容看似可以到达而实际上很难达到或不能接近。所以符合语境;“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贬义词,不合语境;故选D。
4.下面是学校领导在“关于学生着装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4分)
最近,有些同学穿着有涂鸦的衣服或“乞丐服”来上学,这种做法是不妥的。作为一名中学生,着装应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首先,要讲求文明礼仪。服装是无声的语言。一个人的着装体现着他的态度、修养、品格和气质。其次,要展示良好的校风校貌。个人着装是校园文化的名片,是学校形象的展现,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最后,要注意身份和场合。学校是你们学习文化知识,丰富和成就自我的地方。着装文明得体更有助于大家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为参会代表,请你将讲话要点转述给你们班的同学。(要求:转述前须有开场白;完整,准确;要点突出。)
【答案】示例:同学们,我代表我们(咱们)班参加了学校的座谈会,校领导就同学们(大家)在学校着装问题上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一要讲求文明礼仪,二要展示良好的校风校貌,三要注意身份和场合。
【详解】考查学生的转述能力。首先要有称谓(同学们),同时要交代自己是在转达学校领导在“关于学生着装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其次要根据文本确定转述的要点(首先,要讲求文明礼仪;其次,要展示良好的校风校貌;最后,要注意身份和场合);要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准确。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现实中,自我设限的“井口”时常可见。有的人吃不得苦,经历一些艰辛挫折就难以承受,______;有的人经不住夸,稍取得一些成绩、得到一点赞赏,________;有的人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_______……凡此种种,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山外有山,也不懂得止于至善。类似“井口”心态一旦化,_______。只有从井底跳出来,努力拓展格局,成长的半径才会不断延伸,一切也就皆有可能。
①不知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易 ②就开始飘飘然
③就会在无形中为成长进步设置了天花板 ④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韧
A.④①③②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