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18550字。
2021届高三5月适应性模拟语文试题
命题:高三语文备课 组审核: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希望美方摒(bìng)弃零和博弈的陈旧思维,真正拿出战略眼光,合理地决策部署,以开放和理性的心态看待中国发展,而不要煞(shà)费苦心地设置障碍。
B. 粉丝们极少对文化工业的压迫与收编懵(méng)然不知,但颇为矛盾的是,他们利用这份清醒加剧了自己的沉沦,继续闻过饰非,而这正是殉(xùn)道的意义所在。
C. 立春了,风儿还是一如往常的冷冽,但已不再硬梆梆地碰得墙壁咣咣响,狠心肠地击打得树枝呜咽戚(qī)鸣,凌厉地把少男少女的脸面刮削(xiāo)得冰硬乌青。
D. 为了不糟蹋粮食,队长带着大家雇上二驴子的马车,去乡供(gōng)销社买了几吨水泥,把打谷场拾掇了一番,铺上水泥,将其变成了平整的场(chǎng)院。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B.“懵然”的“懵”应读měng;“闻过饰非”的“闻”应改为“文”。
C.“硬梆梆”的“梆”应改为“邦”。
D.“场院”的“场”应读cháng。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历史古国。汉字的样式里蕴含着花草虫鱼、琴瑟钟鼓、风雨雷电,真可谓洋洋大观。【甲】东汉许慎在《说文•叙》里做出了“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有名论断,把文字的社会作用提到了很高的地位。许慎对“六书”的阐述,更是从理论上对汉字形义关系的清醒认识。【乙】现在一般认为,“六书”当中,属于造字方法的有四个: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它们均体现了表意文字形义联系紧密的特点。
当然,我们对汉字进行文化阐释时,一定要对汉字文化功能的有限性有清醒的认识。关于汉字的相关研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要排除主观臆测,将其视为记录汉语的工具,而非考证和确认文化的灵丹妙药,更不要生吞活剥古人的训诂学,弄出许多玄之又玄的事来。【丙】这正如王宁先生在《〈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一书的《前言》中所说:“汉字中所贮存的文化信息,只能从每个字的构形——一个小小的方寸之地,简化了的线条、笔画,以及字与字的关系中得到,所以是有限的。”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洋洋大观 B. 阐述 C. 关于 D. 生吞活剥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园方这种看似“出于好心”的瞒报,这种“我不公布消息是为你好”的逻辑,背后隐藏的是对信息管理透明化的认知不足以及对公众承受力的极端不信任。
B. 人身上还有逃避自由和成为物的意图,可这是一条险恶的道路,因为人一旦异化、顺从、迷失,就会成为外来意志的牺牲品,与其超越性分离了,被剥夺了一切价值。
C. 某个选秀节目因“倒牛奶”事件登上热搜,被新华社等多家媒体点名批评,称其背后是以浪费和挥霍为代价的吸睛牟利,是对法律的亵渎和蔑视。
D. 近年来,高校更加重视与校友的联系,许多校友还被聘为“校友导师”,参与到学校的“励志计划”等特色人才培养项目中,协助校方一起提升学生的经验阅历。
5. 依据下列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晚来风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