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530字。

  东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年级统一测试(一)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教育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学校开展“中国牛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并整理的介绍“中国牛文化”的文字。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我国先民对牛的崇拜早在史前就已存在。传说中,神农氏是“人身牛首”;蚩尤是“人身牛蹄,头有角”;①大禹每治好一处水,就要铸铁牛投入水中,以震水患。
  我国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牛,  【甲】  历代刑律中多有禁止屠宰耕牛的规定。②在被视为“国之大事”的祭祀与战争中,牛的地位和作用也十分重要:在祭祀中,牛牲被视为上品,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在战争中,除了驮运军用物资,牛还常被当作武器乃至用于战术,战国时代齐将田单的“火牛阵” 【乙】 军事用牛的典范。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牛有着极高的象征意义。③《周易》中有“坤为牛”的记载,将牛视为负载和生养万物的大地。④牛本善,性温讷,行任重,志笃远。
  忠诚、开拓、勤劳、奉献、淳朴、寡欲、担当、尽瘁,是牛精神的概括与凝练,也是牛文化之精髓。
  (1)对文中四个画线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说明牛在先民心中有“抑制”水患的功能,加点字“震”应改为“镇”。
  B.②中的冒号应改为句号,表示本句句意的结束,也表示本层层意的结束。
  C.③中的两个加点字“载”,前一个应读作“zǎi”,后一个应读作“zài”。
  D.④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牛的多种优秀品质,增强了赞美之情。
  (2)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因为  【乙】也是         B.【甲】所以  【乙】也是
  C.【甲】因为  【乙】就是         D.【甲】所以  【乙】就是
  2. 一位同学对有关“牛”的成语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查阅《汉语成语大全》,发现古人对“牛为大物”的认识在有关“牛”的成语中多有体现。下列有关“牛”的成语,没有体现这种认识的一项是(   )
  A. 对牛弹琴 B. 杀鸡焉用牛刀
  C. 牛高马大 D. 九牛二虎之力
  3. 下面文字节选自一位同学的研究报告。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南北朝时期的“山中宰相”   ①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自喻为牛,以“  【甲】  ”表明自己归隐山林的心迹;   ②   时期的诗人陆游看到耕牛已老却仍奋力劳作,以“  【乙】  ”表达自己穷尽余生余力也要收复故土的坚定信念;近现代的文学巨匠鲁迅也自比为牛,以“  【丙】  ”表达自己爱憎分明的态度。文学家郭沫若对鲁迅先生的精神非常敬佩,曾感叹说:“鲁迅愿做头为人民服务的牛,我呢,我愿做这头牛的尾巴。”茅盾听后笑着说:“那我就做牛尾巴上的毛吧,它可以帮助牛把吸血的‘大头苍蝇’和‘蚊子’扫掉。”
  (1)根据语境,依次在文中【甲】【乙】【丙】三处填入诗句,恰当 一项是(       )
  ①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眼前流水自悠悠,歇卧偷闲恋绿畴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2)结合上下文,说说郭沫若和茅盾把自己比作“牛的尾巴”和“牛尾巴上的毛”,有什么共同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内容分别是①______和②______。
  4. 下面是一位同学为主题活动总结大会准备的一段发言,他不能确定横线处该如何表述。请你结合上下文,帮其在下列选项中选出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发扬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就是要苦干实干。____________。一个个快递小哥风雨无阻地把包裹交到客户手上,织就了世界最大的物流运输网络;一支支科研尖兵埋头于枯燥的数据,创造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成就;一位位基层干部扑下身子和贫困群众一起“汗珠子摔八瓣”,书写下“最成功的扶贫故事”……
  【甲】老黄牛精神,让每一件小事、每一项任务、每一份职责成就了惊天动地的奇迹
  【乙】每一件小事、每一项任务、每一份职责,让老黄牛精神成就了惊天动地的奇迹
  【丙】惊天动地的奇迹,让每一件小事、每一项任务、每一份职责成就了老黄牛精神
  【答案】1.     (1). (1)B    (2). (2)D    2. A   
  3.     (1). (1)C    (2). (2)答案示例:表达为人民服务的愿望,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重之情。    (3). (3)①陶弘景    (4). ②南宋   
  4. 【甲】
  【解析】
  【分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