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30字。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素养目标】
1.了解梁思成及其科学研究。
2.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
3.了解中国建筑中的文化内涵,体会中国建筑求同存异的特点。
4.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5.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意,分析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用哪些成语来形容看到的传统建筑物呢?
美轮美奂、金碧辉煌、鳞次栉比、雕梁画栋、富丽堂皇、钩心斗角等等。
那么,从这些词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有哪些呢?首先,从颜色上我们发现中国建筑以哪些颜色为主色调?(鲜艳的红、绿、黄)的确如此,大红、大绿、大黄是我们中国大型建筑的主色调,譬如故宫!再者,从装饰来看,雕刻、绘画、塑像融合其中。
中国的建筑可谓博大精深,刚才我们只是见识了冰山一角,下面让我们跟着梁思成先生更深入地走进中国建筑之中,感受中国建筑的特征。
一、知人论世
1.了解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新会县人。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2.了解自然科学小论文
自然科学小论文
我们可以从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来了解这一文体。
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科学小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