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200字。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和价值体系,跟西方近代有很大的不同。整体讲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念跟西方近代价值观相比,我们的特点叫做“责任先于自由”。中国人很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群,甚至对自然所负有的那一份责任。所谓责任,就是已经超越独立的个人,他的欲望、他的生存,他是在一个更大的社会范围里提出的。在西方近代来讲,是突出个人、自己的要求来满足,天下大事不是我的责任,但是中国不一样。特别是从古代先秦讲的“士君子”,到汉代的”“士大夫”,有一个很突出的责任意识,就是对天下的责任心。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你为什么关心?因为你对它有一份责任心。汉代到宋代的士大夫,代表就是范仲淹,他提倡忧乐以天下为先,就是责任意识在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义务先于权利”。近代西方社会非常强调个人的权利。但是在我们中国的思想里,特别是儒家思想里,是强调义务。仁义礼智信,含义非常广,其中也包括了义务。上世纪大儒学家梁漱溟在曹州做过的乡治运动的实践里的体会,就是中国人和人的关系,是强调义务为先,互相承担义务,这是中国人伦理的一个特色。所以今天讲中国人的伦理,就特别强调义务感。当然这个义务感,是个开放的序列。你对父母的孝、敬,是你对家中的父母兄弟应该尽的义务。同时这个义务,还从家庭可以放大到社区,到宗族(就是古代社区),再到郡县、国家、天下、宇宙。应该说,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是特别强调义务感,而不是伸张个人的权利。所以梁漱溟先生就说在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中,父母有照顾小孩的义务,这在中国人讲是很自然的。
  第三点是“群体高于个人”。中国文化讲以人为本,近代西方有一个阶段也是讲以人为本。古代世界三千年以前都是以神为本,公元前10世纪以后我们中国人就开始转向以人为本了,但是直到18世纪西方才从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那中国跟西方的人本主义有什么不同?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更多的是以个人为本,中国的以人为本是以群体为本,所以群体是高于个人的。当然群体对个人来讲,有不同的感受,要推己及人,由近及远。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很早就超越了小的地方局限性,成为大的天下情怀。如《论语》里讲,“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说“以天下为一家”。如果说家是中国人的基本观念,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系,中国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
  第四点是“和谐高于冲突”。就文化史来看,人类的文化里充满了冲突,充满了斗争、流血。但是相较来讲,中国文化更强调人间的和谐。所以我们把和谐的“和”跟天人合一的“合”分开讲,以和为贵。西方的文化里有一种冲突意识,总是想用自己的力量,以自我为中心,克服别人、宰制他者、占有对方。西方历史上的宗教战争非常残酷,但是在中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宗教战争。甚至我们说,两次世界大战,它的根源都在西方近代文化。从价值观来讲,中国古代“和”的理念,也体现在处理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古代中国也有一些个皇帝到外面搞侵略,但是总体来讲这些皇帝的作为,在中国主流价值观中也是受到批判的。中国是以安土为先,所
  以从这一点跟西方的文化相比,我们是强调和谐高于冲突的。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方文化突出个人、自己的要求的满足,至于天下大事如何发展跟我没有关系。
  B.中国人伦强调的义务感是个开放的序列,社会个体所承担的义务可以从家庭开始无限放大延伸。
  C.以人为本就是以每一个社会个体的人为本,只不过中国文化更注重每个个体构成的群体。
  D.人类文化里充满了冲突,充满了斗争、流血,所以西方总是想用自己的力量宰制他者、占有对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围绕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观逐层展开。
  B.文章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展开论证,在中西方对比分析中阐述并凸显中华文明价值观。
  C.文章阐明的中西方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在时间上的巨大差异,解释了中西方人本主义不同。
  D.文章末段比较中西方历史上宗教战争状况,印证了“和谐高于冲突”的价值观念的积极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超越独立个人,主动在一个更大的社会范围里承担了责任而被称为“诗圣”。
  B.西方人是个人本位,强调以自己为主;中国则是义务为主,强调尊重对方。从个人本位出发则义务观念多,从尊重对方的意思出发则权利观念多。
  C.在传统观念中,中国小孩对父母说,我有权利要求你照顾我,这是不合时宜的。
  D.英国历史学者汤因比认为只有中国的儒家和大乘佛法能拯救人类社会。中华文明价值体系加以推广,会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加速迈向“碳中和”有难度也有后发优势
  ——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教授
  随着各国为了发展经济而消耗能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长,对地球生态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还要迅速减下去;到2060年前在实现温室气体深度减排的同时,还要采取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的方式,全部抵消剩余排放量,实现净零排放,这就是“碳中和”。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主要对策是什么?国家、部门和地方层面在制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