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790字。

  2021年贵港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赋分120分)
  注意: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4小题,每小题3分,第5小题8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伫(zhù)立     温驯(xùn)    尽(jīn)管      纵(zòng)横决荡
  B. 安祥(xiáng)   隧(suì)洞     狭隘(ài)       雕(diāo)梁画栋
  C. 创(chuàng)伤  揩(kāi)油     翌(yì)日      阳奉(fèng)阴围
  D. 炽(chì)热     报帖(tiě)      踊(yǒng)跃   不期(qí)而至
  【答案】B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英雄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英雄们信仰坚定、__________;在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英雄们__________、坚韧不拔;在和平时期,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崇敬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__________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A. 栋梁   视死如归   不依不挠   缅怀 B. 栋梁   大义凛然   不依不挠   沉湎
  C. 脊梁   大义凛然   百折不挠   沉湎 D. 脊梁   视死如归   百折不挠   缅怀
  【答案】D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教育其实很简单,点燃、唤醒、鼓舞、激励,把这几个字做好了,就达到了90%以上。
  B. 阅读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去了解和理解跟自己不同的文化,进而理解文化背后的人。
  C. 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用好和抓住各种历史机遇。
  D. 在快速阅读时,把书捧得离你的习惯距离远些,可以增强30%的阅读速度。
  【答案】B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些诗词历来脍炙人口,其中“渔家傲”“南乡子”是词牌名。
  B.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C. 汪曾祺所写的《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借赞美“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D. 《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它体现了高尔基早期作品中革命浪漫主义的典型特征,在写作技巧上,最突出的特色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答案】C
  5. 古诗文默写
  ①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石壕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饿死真吾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南安军》)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⑤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⑥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⑦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被王国维所称道的“无我之境”,并千古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如闻泣幽咽    ②. 几处早莺争暖树    ③. 梦中行采薇    ④. 征蓬出汉塞    ⑤. 无案牍之劳形    ⑥.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⑦. 采菊东篱下    ⑧. 悠然见南山
  二、议论文阅读(6~8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刻不容缓,全面加强劳动教育
  刘水凌
  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关键。马克思深刻指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社会历史,同时也创造了人类自己。从教育方面来说,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现实,却看到在社会中,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却早已式微(注:泛指事物衰落),甚至成为可有可无的选项,诚如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所说:“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③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一直围绕升学率展开,与升学率密切相关的教育项目不断得以强化,而无关项目则无人问津。虽然教育部门将升学率从考评学校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