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7610字。

  2021年高考押题卷(一)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1—3题。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新时代对史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
  何为史学,史学何为?史学的重大使命是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真正的史学家都将认识人类的命运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出发点,力图通过对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等的反思,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
  经世致用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述往事,思来者”,是中国当代老一辈史学大家的史学追求,也是当下和今后史学研究者应该追求的目标。20世纪以来,我国涌现出一批宣传和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服务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如郭沫若、胡绳、侯外庐、范文澜、夏鼐、白寿彝、刘大年等。郭沫若先生以求真、求是和经世为宗旨,怀着“清算过往社会的要求”,创造性地把古文字学和古代史研究结合起来,写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开辟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新天地,成为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的开拓者。白寿彝先生有感于中国缺少一部全面阐述中国历史的大规模历史著作,召集全国史学研究者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用20余年时间完成了一套12卷、22分册、约1400万字的《中国通史》,充分反映了20世纪中国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被称为“积一代之智慧”的巨著。这些重要史学成果的取得表明,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中国国情,始终是当代中国史学最鲜明的特征。
  当前,我国史学研究主流积极健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出现了一些碎片化、片面化、表面化现象,漠视对历史规律的探索,缺乏对现实社会的关怀。更有甚者,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这些错误思潮是对历史的扭曲,是对史学经世致用的滥用。我们要从历史中获得什么?我们所倚重的历史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历史研究者不能做时代潮流的冷眼旁观者,更不能逆流而动,而应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近些年兴起的环境史、灾荒史、医疗史、乡村史、城市史等研究,有很多成果就是史学研究对社会关怀的体现,也是史学经世致用的表现。
  伟大的时代必然高度重视对历史的总结和传承。史学研究应该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反观人类历史,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从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发挥史学传承文明、启迪未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才能解决时代面临的历史问题,才能回答历史之问和时代之问,才能开创新时代中国史学发展新局面。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要以习近平同志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努力推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研究成果,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努力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史学智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史学研究不能缺席,也不会缺席,必将有更大作为。
  (摘编自高翔《新时代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人民日报》)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当前史学研究两种较为严重的错误思潮,扭曲了历史事实,滥用了经世致用,违背了时代潮流。
  B. 只有通过对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等的反思,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从而认识人类的命运,才是真正的史学家。
  C. 《中国历史研究法》和《中国通史》是近代老一辈史学家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服务现实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具有独创性。
  D. 史学研究作为当今时代的制高点,有助于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从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头运用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和类比论证,由古及今,自然提出“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的观点。
  B. 文章既肯定了我国当代史学研究的伟大成就,也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论证全面客观,体现出辩证思维。
  C. 文章以郭沫若和白寿彝的著作为例,有力地论证了经世致用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D. 文章站在时代的高度,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为史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3.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梁启超先生认为史学是中国最发达的学问,中国是史学最发达的国家。
  B. 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为文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便是“史学何为”这一问题的全部答案。
  C. 经世致用是当代中国史学好传统,“述往事,思来者”应是中国当代及以后史学研究者的共同追求。
  D. 史学研究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在近年兴起的环境史、灾荒史研究等领域所取得的众多成果中得到了体现。
  【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从而认识人类的命运”错。原文说“真正的史学家都将认识人类的命运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出发点”,可见“认识人类的命运”是史学家“学术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结果。
  C.“《中国历史研究法》……是近代老一辈史学家”错。《中国历史研究法》是梁启超主编的,梁启超是现代老一辈史学家,而不是近代老一辈史学家。
  D.“史学研究作为当今时代制高点”错。原文为“史学研究应该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并不是说它就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我们的日常交谈总是活灵活现、绘声绘色的,书面语则主要用来满足我们对抽象思维的需要。长时间以来,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在网上我们也只能以书面语来交流。一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于无奈才会用纯文字来交流,这种情况下就要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