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60字。
2021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品味这首诗歌的艺术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山海关有一副对联非常奇妙,在那里存在几百年了,几乎没有人能够读出来。这个对联就是: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下联:浮云涨长长长长长长消。
在这个对联中用了六个“朝”,六个“长”。所以说就算给你这个对联你都不知道这是在说什么,毕竟“长”和“朝”都有两个读音。你说这该怎么读呢?可是这却难不住郭沫若,郭沫若上去就读“海水朝(hai shui chao),朝朝朝(zhao zhao chao),朝朝朝落(zhao chaozhaoluo);浮云长(fu yunzhang),长长长(chang changzhang),长长长消(chang zhang chang xiao)。”
而有个人一会功夫就读出来了,这个人就是郭沫若。
2、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3、作者介绍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1914年留学日本,1921 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自主学习]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 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
4 、题目解说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意思是作者站在地球边上,俯瞰地球,吹响了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更深层的是对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