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80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后训练习题
  问题1.郭沫若《女神》中丰富奇特的想象堪称当时诗坛一绝。请简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想象的运用。
  问题2:全诗7节,都涉及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问题3:这些意象都是写实的吗?
  问题4:你觉得本诗的主体形象是谁?为什么?
  问题5: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有何象征意义?联系诗意和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问题6:“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问题7:这首诗是侧重写景,还是抒情?
  问题8:怀着改造社会和振兴民族的热忱,郭沫若以饱蘸激情的如椽之笔,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中。那么,在这首诗中的内涵是什么?
  问题9.《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在句式运用上有何特点?
  问题10.有人说《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应景即兴诗”,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问题11.结合写作背景,谈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参考答案:
  问题1:诗人把自己想象为一个站在地球边上,目光笼罩广阔天地,并发出了激情呼唤的巨人。诗中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立足点,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把北冰洋晴空中怒涌的白云和太平洋的万顷波涛组结起来显示出自然的宏伟、壮观和伟力。接下来,诗人从具体的景象一下子想开去,想到地球、日月星辰,想到千秋万代的无穷未来,想到大宇宙的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抒发的是诗人对创造力、对改天换地时代精神的赞美。
  问题2:
  参考: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我、力
  参考:宏大、阔远、雄奇、气势磅礴
  问题3:
  参考: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展示了大自然所里和壮丽的特征,另一方面,抒发自己“毁坏”“创造”“努力”的主观感受,和对“力”的赞美。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