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240字,
安徽舒城晓天中学2005-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 一 语 文 试 题
(满分:100分 时间:150分钟) 命题:方春生       2006.5.15
注意:本试题共8页,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共23道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只交答题卷(第5-8页)。                       第I卷
一、基础知识(共16分,每小题2分)
1、加点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
A.歆享 xīn    朱拓 tà     孱头 càn   濯濯  zhuó   残羹冷炙 zhì   涎皮 yán  
B.傩神 núo    卓帷 wéi    形骸 hái   刀俎 zǔ     寒暄  xuān     竹篁  huáng
C.惴惴  zhuì  喁喁  yú    畏葸  sī   逡巡qūn       蹙缩 cù        飨士卒 xiǎng
D.讪笑 shàn   新正 zhēng  驯熟 xùn   不更事  gēng  吮吸 yǔn       埋怨má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怂恿    唉声叹气  诚惶诚恐  化干戈为玉帛               B.鞭笞  扬清激浊   礼上往来   河东狮子吼
C.玄虚    坚忍不拨  随声附合  前事不忘 ,后世之师         D.蓝图  变本加厉   苦心孤诣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其在史学和文学上都具有极高价值。难怪鲁迅曾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陶渊明的典型意义在于他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
C.秦时所说的“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与今天所说的山东大致相同。
D.王羲之喜欢会稽山水,有终老此山之志,曾与朋友宴集于此,写了有名的《滕王阁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福娃”的色彩与设计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
B.通过与学校里部分成绩尚不够理想的同学座谈,我们发现在他们身上所缺乏的一点就是信心不足。
C.专家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的传播与候鸟迁徙的方向有关,控制禽流感的关键在于预防,而预防的重点是找到控制传染源扩散与传播。
D.神舟六号飞船轨道舱到现在已在太空中正常运行60天,环绕地球飞行1000余圈,各项科学试验按计划顺利进行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5、下列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恶!然而……”四叔说。
——佣人被绑架,鲁四老爷不免感到有损自己的尊严和役使的利益,所以“可恶”,但一想到祥林嫂的婆家有权处置守寡的媳妇,“然而”他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他的一言一行完全是从维护封建礼教出发的。
B.(别里科夫)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通过夸张的细节,写出外表特点,“最”字夸张地突出了他特征之怪。
C.(翠翠)似乎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爱已渐渐萌生,可她不懂,或者还没有确定,用“似乎”更能写出当时翠翠不可名状的感受。
D.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总是”表明水生嫂当时对丈夫“第一个举手报了名”充满了满足与自豪的情绪。
6.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
A.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同上, 像翅膀一样 
B.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 登记在册         沛公军霸上:军,同上 驻扎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使动用法 使……为王   沛公欲王关中:王,同上  
D.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 交好                   拔剑撞而破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 击碎、击破 
7.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归去来兮!(来,助词,无义)              ②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
B.①载欣载奔(载,义同“载歌载舞”的“载”)  ②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
C.①或植杖而耘耔(耔,培苗)                 ②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景物)
D.①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流憩,游息)   ②审容膝之易安(审,觉察,自知)
8、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1题(6分) 
中国古代甲胄
何谓甲?何谓胄?
甲自然指提铠甲,至于胄,古称“兜鍪”,就是今天的头盔。在人类的战争史上,甲的出现要早于胄。其实铠与甲意义也有区别,人云“古用皮,谓之甲,今用铁,谓之铠”。甲的材质最初是藤木和兽皮,未经制革工艺的兽皮甲现在已经没有实物可供考证。但三国时有“诸葛亮火烧藤甲兵”的传说,可见藤甲确有独到之处。不过藤甲从来只是“旁门左道”;尽管有无与伦比的韧性和对砍劈出色的防护,但材料简陋的缺点还是使它无缘成为军队的制式装备。
相比较而言,皮甲幸运得多。由于轻便灵活,工艺简单,中国商代军队就已经普遍装备,并且在以后的数千年间时隐时现。古代皮甲,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上施彩绘,屈原《九歌》中“操吴戈兮披犀甲”就是生动写照。春秋战国之交,皮甲胄的发展达到鼎盛,甲衣由表面涂漆的皮片编缀而成,大块长方形甲片组成身甲,袖甲则由从下到上层层反压的小型甲片组成,以便臂部上下活动。至此,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意义深远的成熟甲式-------札甲。
    谈到札甲,不能不提到秦陵石铠甲的重见天日。这一发现使人们有机会重新认识秦代及中国铠甲制作的里程碑式的发展。出土的石胄从根本上推翻了“秦无胄”的历史谬误,出土的石铠甲也印证了历史文献的记载:即秦代的札甲甲片已趋细小,更加贴身灵活,同时编缀技术上,腰、臂等活动部位大量采用阳线,胸、背等活动较少的部位则采用阴线,形成甲片叠压、阴线和阳线的规范,奠定了中国甲胄的基础。秦代军吏、骑兵、步兵、驭手等铠甲各不相同,体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
除此之外,商周时期还有“练甲”和“铜甲”。练甲以缣帛夹厚绵制作,属布甲范畴;铜甲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青铜兽面壮胸甲。战国中期出现的铁甲虽然优点明显,但鉴于当时冶铁技术的制约,广泛采用仍然困难,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西汉。冶铁业的蓬勃发展让铁甲胄占据了“甲胄老大”的地位,同时使铁甲也分化出了新的样式——鱼鳞甲。鱼鳞甲是札甲发展最高阶段,整套甲所用甲片可超过2200片,因甲片叠压密似鱼鳞而得名。此种甲制作工艺相当复杂,毫无疑问只有显赫之人才能穿用。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鱼鳞甲即使与后世铁甲相比也毫不逊色,因为在材质相同的前提下,铁甲质量高低只决定于制作工艺。                                  (节选自《世界军事》2005年第2期〈〈锋镝的宿敌〉〉)
9、下列关于“皮甲”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