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40字。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兼爱》名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
2、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的实词、虚词及句式方面的知识,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3、情感目标 :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现代的中国,有“中国梦”,奔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秦时代的智者,也发挥着他们的智慧,畅想着一幅幅社会蓝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墨子的理想世界。一起学习这篇《兼爱》。
2、写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时期。在那个礼崩乐坏、王权衰败、诸侯争锋的时代,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剧烈的变革之中。广大劳动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极度渴望过上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思考,认为一切的灾难和邪恶都是人们不相爱带来的恶果,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坚决地维护劳动人民的生存与安危。
3、作者介绍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和墨家主要代表人物。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4、题目解说
《兼爱》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所谓兼爱,其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兼爱还表现在大国不侵略小国,国与国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墨子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人们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