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40题,约13000字。
  科技文阅读最后一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莫明其妙与真妙 
王朝闻 
①艺术与生活必须有差别,不然何必在生活之外还要有艺术。但与生活相差别的艺术,应当说是更深刻也就是更带普遍性地反映了生活的。这种反映对绘画的观众或诗词的读者,是否更带普遍性,不能不通过观众或读者的审美活动来证实。 
②人们在习惯里,对难于理解也不感兴趣的东西,好说“莫明其妙”。我以为这四个字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也反映了艺术创作与欣赏的矛盾。这里的“莫”字,是当作“不能”解而不是当作“未曾”解来使用的。这里的“妙”字的含义,是它的反面,意即“不妙”。事实上,绘画、诗词、笑话……以至日常的语言,有时尽管读者、听者或观众一时觉得难解,但它本身并不能因此就该受到否定。苏东坡那句“妙语嚼方得”,既反映了解与不解的矛盾一一明与不明的矛盾,也肯定难解的妙语通过咀嚼而深得它是妙趣横生的作品,要比某些一览无余、索然寡味的作品经得起反复的观赏。 
③白居易的《更漏子》,其中那“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写出妇女一夜失眠的具体状况。但那因为辗转反侧,引起了被窝与枕头都寒冷了感觉,以及作者对于这个处境凄凉的思妇的同情,不是直来直去地说出来的,所以它是经得起咀嚼的。宋人萧立之的《偶成》,写出下雨这一现象造成的因雨而不能游湖或放纸鸢,与喜雨的庄稼人在感受、感情方面的矛盾,诗人是在替喜雨的庄稼人说话。而这种倾向性的表现,好像不那么分明,细读“城中岂识农耕好,却恨悭晴放纸鸢”这样的诗句,就可能引起唐人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那样的好感。 
④米勒的《倚锄的男子》,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论是丰富的情感内容还是作者积极的倾向性,也和上述词与诗相近,属于“妙语嚼方得”的一型,从而区别于素描的基本练习,从而区别于标语口号式,从而区别于注解生活而不是概括生活的平庸作风。貌似习作或普通肖像画的这两件作品,没有直接记录人物的各种行为,而且后者的情绪状态的丰富性,所谓“神秘的微笑”,都是以瞬间的具体描写得到概括的。正因为“多”是透过“少”来表现的,这样的形象就好比“夜长衾枕寒”那样的诗句,在有限中包含着无限。这样的形象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矛盾不免产生“莫明其妙”的印象,但这不是作品自身的缺点。形象那相对意义的不确定性,正是它区别于简单的图解,因而耐人寻味,又区别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朦胧的优点。至于那些以“怪”为“新”,内容晦涩、抽象得只有作者一人理解的绘画作品,就不是真妙,而是本来词义的“莫明其妙”了! 
7.请选出对作者在第二段中所评议的“莫明其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 ) 
A.其暗含的逻辑是:如果作品中有妙处可言,“我”一定会领悟。既然作为欣赏者的“我”难以理解,则作品没有价值。 
B.它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艺术创作和欣赏的矛盾,指绘画、诗词、笑话以至日常生活语言等让读者、听众或观众觉得无法理解。 
C.它同苏东坡的“妙语嚼方得”一样,指欣赏者一时不能体会某些作品的内涵,而这也正是优秀艺术作品值得肯定的。 
D.它反映了“解”与“不解”,“明”与“不明”的矛盾,指作品的语言必须经过反复咀嚼、鉴赏才能感觉到它的妙趣横生。 
8.不属于艺术作品常会使人感到“莫明其妙”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艺术更深刻也就是更带普遍性地反映了生活。 
B.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丰富情感及作品的倾向性不是直白的,而是含蓄、朦胧甚至是抽象的。 
C.艺术作品是注解生活而不是概括生活,是以瞬间现象的具体描写来体现生活的丰富内涵。 
D.艺术作品的形象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种矛盾使艺术作品在有限中包含着无限。 
9.对第4段中形象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分别指代的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艺术作品中某个具体形象是确定的,可感的;而形象背后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是耐人寻味的。 
B.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对生活瞬间的具体描写,形象背后对生活的注解则是多姿多彩、丰富多样的。 
C.艺术作品的形象直接记录人的各种行为的,但人物行为背后的情绪状态却是具有丰富性意蕴的。 
D.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的数量是少的、有限的,形象背后的情感、作品的倾向性是无限的、不确定的。 
10.根据文意,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充满了琐碎、繁冗和偶然性,艺术就是要通过这些“生活的碎片”展现生活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 
B.一个亲历战争磨难的人,在毕加索表现战争题材的名画《格尔尼卡》面前会茫然不解,也可说明艺术与生活是有差别的。 
C.作者所举的4个例子,都是属于截取生活中的某个片断来展示生活的本质的作品,都是令人经过咀嚼而备感妙趣无穷的作品。 
D.某概括生活的作品,是对生活的简单图解,一览无余,经不起反复推敲,那么它一定比不上“妙语嚼方得”的作品。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一10题。 
光触媒 
今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都在饱受环境污染之苦,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生活的环境更清洁:各种各样的除菌、净化技术层出不穷,光触媒技术更是掀起了一场“光清洁革命”。用光照一下,空气就被净化了,细菌就被除掉了,臭味消失了,污渍也粘不上了……光怎么能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原因就在于光给一类叫做光触媒的物质“帮了大忙”——起到了催化的作用,两者有机的结合,便产生了神奇的功效。 
光触媒是一类以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半导体材料的总称。以二氧化钛为例,它本身不溶于水,如果受到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此时再遇到水,水就会被分解为氧和氢;所以说二氧化钛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光催化剂。它之所以有这种功能,是因为其内部电子被先激发.进而与氧和水分子作用,产生负氧离子和氢氧自由基,由此产生极强的氧化能力.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还能降解部分无机物。在上述过程中,二氧化钛支身乒不直接参与反应,只是扮演发生反应的媒介,因而其功效并不随时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