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490字。

  嘉兴市八年级(下)学科期末检测
  语文  试题卷        (2021.06)
  温馨提示:本卷共三大题,15小题,满分100分(含书写3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12分)
  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相关任务。(9分)
  迢迢复兴路,           民族魂。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也曾(chí  chěng)
  ①           于风口浪尖,也曾徘徊于浊流迂回,但“中国精神”始终(yíng)
  ②           绕心间,一脉相传,“中国故事”一直撼动天地,激励后人。
  “使老有所终,③                 ,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愿世界大同,和合共生,是儒家先贤们秉持的初心;“④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像梅花那样,哪怕遭受摧残,也要以芬芳回报人间,是仁人志士信奉的高洁情操。“⑤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使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是当代扶贫人永恒的心愿;“⑥                 ,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抓住机遇,奋发有为,是当代青年共同的豪情壮志。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①chí  chěng                          ②yíng 绕              
  (2)给文中           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1分)
  A.翼翼          B.奕奕          C.熠熠          D.悒悒        
  (3)请根据提示,在③—⑥处写出相应的古诗文名句。(6分)
  2.《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也为后世诗歌所借鉴,请将以下资料卡分别投入相应的资料盒中。(3分)
  二、阅读(45分)
  (一)名著阅读(8分)
  3.以下是教师布置的名著阅读复习任务单,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8分)
  名著阅读复习任务单
  名著内容摘录 任务
  【甲】我曾经说过:“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苏格拉底也说:“我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苏菲的世界》
  【乙】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
  ——《           》
  【丙】他一年又一年地回顾,像一个铁面无私的法官检查着自己的一生。结果他十分满意,他这辈子过得还挺不错。当然,由于愚蠢,由于年轻,更多的是由于无知,也犯了不少错误。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在火热的斗争年代,他没有睡大觉,在夺取政权的残酷搏斗中找到了自己的岗位,而且在革命的红旗上,也有他的几滴鲜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从语言风格来看,乙段选自于(      )(1分)
  A.《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B.《傅雷家书》
  C.《平凡的世界》
  (2)左边甲、乙、丙三段文字可用一个怎样的关键词来概括主题较为恰当?说说理由。(3分)
  心得
  (3)罗曼??罗兰曾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名著中许多人物都体现了这一共同特征。请任选下列一个人物,结合其经历加以印证。(4分)
  A.傅雷          B.孙少平          C.保尔
  (二)文学作品阅读(15分)
  扁担
  ①人们都知道扁担,是用于挑水、挑货物的。但是,还有一种扁担,严格一些就不能叫扁担,应该叫“尖担”,是过去乡里人挑柴用的。它形状类似扁担,但两头是尖的,所以叫尖担。为什么两头要削尖?那时上山割柴,柴用草绳、棕绳或藤条捆成两捆,两头尖的尖担各扎进一个柴捆,然后翻山越岭就挑回家。有时农民也用尖担挑稻草捆、挑玉米杆捆,等等。几十年前山上还有不少狼和熊,割柴采青的乡亲经常遭遇它们的袭击,这两头尖的尖担就成了防卫的武器。我老家有一个人,姓杨,当时十七八岁,随大人上山割柴,累了,就在柴山上打起盹来,一只小狼啃吃了他的半只耳朵,他感到痛,尖叫着醒来,他的父亲举着尖担急忙跑过来追杀狼,戳在了狼的后胯上,狼逃了,可能没有受大伤,姓杨的小伙子却永远缺了半只耳朵,他现在还活着,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
  ②我小时候也随父亲上山割过柴,采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