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专题复习:王安石作品专练.docx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专题复习:纳兰性德作品专练.docx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书何易于》专练.docx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商鞅专题练.docx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白先勇作品专练.docx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扶贫专题练.docx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专练.docx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工匠精神专题练.docx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秦腔专题练.docx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遗传专题练.docx

  纳兰性德作品专练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清】纳兰性德
  空山梵呗①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② 回首,何日得投簪③。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注】①梵呗:指寺庙中诵经之声。②槐安:即槐安梦、南柯梦故事。③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19.本诗描绘出《西山秋爽图》中景物的 ▲ 特点。(2 分)
  20.简析诗歌的抒情艺术。(6 分)
  【分析】(1)本题考查准确把握诗歌景物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一顶要根据词句的内容以及关键词语,确定词中所写对象的特点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解答】(1)根据“静”“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可知,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由此可见,景物的特点是:空寂清幽。
  (2)作者将所题之画于词中作了传神的描绘,上片侧重景与境的描写,借景抒情,描绘了“空山疏林”“茅庵”等景物,渲染了
  ……
  《书何易于》专练
  材料一: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呜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材料二:
  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会昌五年,樵道出益昌,民有能言何易于治状者。且曰:“天子设上下考以勉吏,而易于考止中上。何哉?”樵曰:“易于督赋如何?”曰:“止请常期,不欲紧绳百姓,使贱出粟帛。”“督役如何?”曰:“度支费不足,遂出俸钱,冀优贫民。”“馈给往来权势如何?”曰:“传符外一无所与。”“擒盗如何?”曰:“无盗。”樵曰:“余居长安,岁闻给事中校考,则曰某人为某县,得上下考,某人由上下考得某官。问其政,则曰某人能督赋,先期而毕。某人能督役,省度支费。某人当道,能得往来达官为好言。某人能擒若干盗,反若干盗。县令得上下考者如此。”邑民不对,笑去。
  (节选自孙樵《书何易于》)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
  B.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腰笏引舟上下/
  ……
  遗传专题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这样,在长期连续的变异过程中,同物种的不同变种间细微的特征差异趋于增大,并成为同一属内不同物种间较大的特征差异。新的改良变种必将替代旧的、少有改良的中间变种,并使其绝灭;这样,物种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确定的、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了。每一纲中凡是属于较大种群中的优势物种,它更能产生新的优势类型,其结果必然是每一个大的种群在规模上更趋于增大,同时性状分异也就更大。由于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有限,不可能允许所有的种群都扩大规模,其结果就是优势类型在竞争中打败了较不占优势的类型。这使大类群在规模上不断扩大,性状分异更趋明显,并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物种的绝灭;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仅有极少数大纲在竞争中自始至终占据着优势,而其中所有的生物类型都可以排列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次一级生物群。用特创论的观点完全不能解释为什么在自然系统下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划归大小不等的类群这一重大事实。
  材料二: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观察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活着13种地雀。这些地雀的喙差别很大,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而在辽阔的南美洲大陆上,却看不到这13种地雀的踪影。
  这些地雀的祖先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的岛屿上。由于生活在地理隔离的各个岛上的地雀种群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而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因此,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由于各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在一个种群中,某些基因被保留下来,在另个种群中,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是另一些基因。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的物种。由此可见,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遗传与进化》)
  材料三:
  达尔文提出的由一个共同祖先进化出不同物种分支的进化理论,在较短时间内就得到了认可,但自然选择学说的命运要曲折得多,即使在科学界也是如此。实际上,人们迟迟不肯接受自然选择学说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达尔文在著作中并没有详细描述遗传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