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890字。
大英县2020年下期七年级期末教学水平监测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温馨提示: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 试卷包括“试题卷”与“答题卡”两部分,请你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试卷上。
3.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或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
A. 酝酿 憔瘁 抽噎(yè) 咄咄(duō)逼人
B. 尴尬 静谧 坍(tān)塌 哄(hōnɡ)堂大笑
C. 高邈 驯养 殉职( xùn ) 怪诞( dàn )不经
D. 怂恿 黄晕 嗔(chēn )怪 拈(niān )轻怕重
2.阅读语段,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春暖花开的日子,榆树上会长出一簇簇宛如铜钱般的嫩绿果实,因其形圆、薄如钱币,乡下人叫它榆钱,因为它是“余钱”的谐音,故而就有了“吃了榆钱可以有余钱”的说法。当春风吹来的第一缕绿色,榆钱已经迫不及待地拥挤上了枝头,最初是苞蕾绽放,渐渐地由绿色慢慢发黄。接着,榆钱一串串地缀满了树枝,压弯了枝头。微风吹来,榆钱在风中摇摆,阵阵清香扑入鼻中。许多人会趁着鲜嫩,将其采摘下来,做成美味佳肴。
A.语段中加点词“谐音”一词,指“榆钱”与“余钱”的读音相同。
B.“当春风吹来的第一缕绿色,榆钱已经迫不及待地拥挤上了枝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文中加点词“嫩绿”“一缕”“绽放”“清香”的词性相同。
D.“鲜嫩”“美味”体现了作者对榆钱的喜爱、赞美之情,属于褒义词。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宪法宣传日,政府广场上人声鼎沸,挤满了前来领取宣传资料的市民。
B.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工作中拈轻怕重,缺乏进取心,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C. 在魁山顶极目四望,但见层林叠翠,云环雾绕,美不胜收。
D. 国际博览中心今日展出各国的精美陶器,每一个都精美绝伦,神采奕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B.“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蓝图,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
C. 学生如果在考试前过于焦虑,就会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D.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人都难免没有失误。
5.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七年级上册的课文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既可以探访历史, ▲ ;又可以走进自然, ▲ ;还可以体察亲情, ▲ ;更可以了解社会, ▲ 。
①观赏世间美景 ②享受温暖盛宴
③感受风云变幻 ④品味人世百态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6.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共20篇,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 量词是表示单位的词:“个”“台”等,表示事物的单位;“千米”“千克”等,表示度量衡单位;“次”“遍”等,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父亲。
D.古人常以“加冠”“不惑”“而立”“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
7.下面对《衔肉的狗》的寓意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更大的肉。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那一块没捞到,因为本来就没有,这一块也被河水冲走了。
A.这则寓言嘲笑那些做事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