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docx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二)(含答案与解析).docx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六)(含答案与解析).docx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三)(含答案与解析).docx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四)(含答案与解析).docx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五)(含答案与解析).docx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①
秦 观
千里潇湘挼蓝②浦,兰桡③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④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此词是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作。②一蓝:形容江水的清澈。③兰桡:兰舟。④妃:指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
1.“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怎样样的心情?
2.如何理解“遥闻妃瑟泠泠”句中的“遥闻”?简要赏析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酬屈突陕①
刘长卿②
落叶纷纷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
乡③看秋草归无路,家对寒江病且贫。
藜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
怜君计画谁知者,但见蓬蒿空没身。
注:①屈突陕:人名。②刘长卿:唐代诗人,因性格刚直,多次被贬,流放在外。③乡:通“向”,窗户。
3.请简要说明首联写景的作用。
4.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金人捧露盘
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①,感怀作
曾 觌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正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
到如今、馀霜鬓,嗟往事、梦魂中。但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注:①据《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一载:庚寅年(公元1170年)春,宋孝宗任命曾觌为贺金正旦副使,出使金国,执行和谈任务。京师:即词作中的“神京”(今河南开封),北宋定都于此。
5.从全词看,作者“感怀”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6.“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请简要赏析全词的结句。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黄庭坚
故人昔有凌云①赋,何意陆沉
……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二)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保定途中偶成
郭 登①
白璧何从摘旧瑕,才开罗网向天涯。
寒窗儿女灯前泪,客路风霜梦里家。
岂有鸩人羊叔子②,可怜忧国贾长沙。
独醒空和骚人咏,满耳斜阳噪晚鸦。
【注】①郭登:明朝靖边大将。曾以破瓦剌功,封定襄伯。英宗复辟,因事谪戍甘肃。卒赠侯,谥忠武。②羊叔子:名祜,西晋名臣。与吴将陆抗隔江对垒。陆抗生病,羊祜派人送药,众人怀疑有毒,独有陆抗说“岂有鸩人羊叔子”,服之不疑。
1.本诗颔联极为精妙,请赏析其主要表现手法。
2.有人说郭登此诗充满怨愤之情,其因何而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这首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绍兴五年)陈与义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时所作,追忆了二十多年前(北宋亡国之前)宋徽宗政和年间在洛中与好友们游乐的往事。②午桥:在北宋河南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
3.“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
4.全词围绕“闲”的心绪,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秦淮夜泊(辛未正月赋)
贺 铸
宫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
……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六)
一、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各题。
夜坐念东征将士
陆 深
长河乘夜渡貔貅①,兵气如云拥上游。
大将能挥白羽扇,君王不爱紫貂裘。
十二关山齐故国,百年疆域汉神州。
不眠霜月闻刁斗,自启茅堂望斗牛。
【注】①貔貅(píxiū):别称“辟邪、天禄”,是中国古书记载和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诗中比喻勇猛的战士、骁勇的部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诗歌起句不凡,用“貔貅”形容骁勇善的战前线战士,他们长河夜渡,不畏艰险,直接描写了战斗场面的激烈。
B.“挥白羽扇”,写大将手挥羽扇,让人想起“羽扇纶巾”的周瑜,暗喻诗人文武双全,指挥若定。
C.诗歌第四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以“紫貂裘”代指皇帝对将士们的赏赐,表明朝廷对战事的重视。
D.颈联以数词入诗,节奏鲜明,音韵铿锵,从时空两方面表现了国家收复失地的坚强决心。
E.诗歌末两句中选取两个细节“闻刁斗”、“望斗牛”,由想象转入现实,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述。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深湾夜宿
王 勃
津涂①临巨壑,村宇架危岑②。
堰③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农调砧④。
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注】①津涂:道路。②岑:小而高的山。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④砧:捣衣石。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夜宿的深湾是个偏僻的地方,道路面对巨大的山谷,村子建在危险的山上。
B.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