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2021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docx
2021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六).docx
2021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三).docx
2021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四).docx
2021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五).docx
2021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李纲,字文纪,观州蓚人。少慷慨尚风节始名瑗慕张纲为人改焉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何特太子罪邪?”帝曰:“以汝为洗马,何不择人?”纲曰:“臣非东宫得言者。”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大业末,贼帅何潘仁^①劫为长史。
高祖平京师,纲上谒,授丞相府司录参军,封新昌县公,领选举。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腾状显言,王坐免。俄而复留,下危惴。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日,帝悟,引纲升御榻,劳曰:“卿不言,我几滥罚。”于是释款,然犹贷诞也。
纲在东宫,太子建成尤加礼,尝游温汤,纲疾不从。后太子浸狎亡赖^②,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二十四》,有删减)
【注】①何潘仁:在隋炀帝时因犯法逃亡,纠集亡命之徒,众至数万,自称总管。大业末年,何潘仁胁迫在鄠县隐居的李纲为义军长史。②亡赖:不务正业;不务正业的人。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慷慨尚风/节始名瑗/慕张纲为人/改焉/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
B.少慷慨尚风/节始名/瑗慕张纲为人/改焉/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
C.少慷慨/尚风节始/名瑗慕张纲/为人改焉/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
D.少慷慨/尚风节/始名瑗/慕张纲为人/改焉/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
(2)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倡优:指古代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当中的优秀人才。
B.洗马:古代官名,即太子冼马,为太子属官,侍从,太子出行时为前导,唐朝为太子掌管图籍。
C.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辞官回家。
D.印绶:印,印信,指古代各种印章,绶,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常借指官爵。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纲认为太子身边的臣子有所为也应有所不为。唐令则身为左庶子,在隋朝太子杨勇的宴会上又弹乐器又唱歌,李纲认为
……
2021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六)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周弘正,字思行,汝南安城人。弘正幼孤,及弟弘让、弘直,俱为伯父侍中护军舍所养。年十岁,通《老子》《周易》。舍每与谈论,辄异之,曰:“观汝神情颖晤,清理警发,后世知名,当出吾右。”河东裴子野深相赏纳,请以女妻之。十五,召补国子生,仍于国学讲《周易》,诸生传习其义。以季春入学,孟冬应举,学司以其日浅,弗之许焉。博士到洽议曰:“周郎年未弱冠,便自讲一经,虽曰诸生,实堪师表,无俟策试。”起家梁太学博士,累迁国子博士。
时于城西立士林馆,弘正居以讲授,听者倾朝野焉。弘正启梁武帝《周易》疑义五十条,又请释《乾》《坤》《二系》。弘正博物知玄象,善占候。及梁武帝纳侯景,弘正谓弘让曰:“乱阶此矣。”京城陷,弘直为衡阳内史。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仍遣使迎之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授黄门侍郎。
时朝议迁都,朝士家在荆州者,皆不欲迁,唯弘正言于元帝曰:“至如黔首万姓,若未见舆驾入建邺,谓是列国诸王,未名天子。今宜赴百姓之心,从四海之望。”时荆陕人士咸云周是东人,志愿东下,恐非良计。弘正面折之曰:“若东人劝东,谓为非计,君等西人欲西,岂成良策?”元帝乃大笑之,竟不还都。
及江陵陷,弘正遁围而出,归于京师,敬帝以为大司马王僧辩长史,行扬州事。太建五年,授尚书右仆射,祭酒、中正如故。寻敕侍东宫讲《论语》《孝经》。太子以弘正朝廷旧臣,德望素重,于是降情屈礼,有师资之敬焉。周弘正特善玄言,兼明释典,虽硕学名僧,莫不请质疑滞。六年,卒于官,时年七十九。谥曰简子。
(选自《陈书•周弘正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仍遣使迎之/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
B.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仍遣使/迎之/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
C.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仍遣使/迎之/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
D.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弘正与弘让自拔迎军/僧辩得之甚喜/即日启元帝/仍遣使迎之/及弘正至/礼数甚优/朝臣无与比者/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易》,“五经”之一,其他“四经”为《尚书》《诗经》《论语》《春秋》。
B.占候,我国古代星占家根据天象的不同变化来附会人事,推测吉凶祸福。
C.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各处。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等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弘正受到肯定。周弘正十岁就懂《老子》《周易》,其伯父认为他名声将远超自己;因受赏识,他成为裴子野的女婿。
B.周弘正洞察力强。梁武帝接纳降将侯景的时候,周弘正就认为战乱会从此开始;后来侯景果然反叛,还将京城攻陷了。
C.周弘正据理力争。对那些家在荆州不主张将国都迁回建邺的官员,只有周弘正敢于当面批驳他们,并据理提出反对意见。
D.周弘正知识渊博。他精通儒学、道学和佛学,不但儒生们都学习他的见解,而且连得道高僧有了疑问,也要向他请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季春入学,孟冬应举,学司以其日浅,弗之许焉。
②太子以弘正朝廷旧臣,德望素重,于是降情屈礼,有师资之敬焉。
(5)对于迁都,周弘正从哪些角度对皇上进行了劝谏?结果如何?请简要说明。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
……
2021届高考语文三轮冲刺: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四)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父超,晋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周显德二年,宰相李谷征淮南,昉为记室。世宗览军中章奏,爱其辞理明白,已知为昉所作,及见《相国寺文英院集》,益善昉诗而称赏之曰:“吾久知有此人矣。”恭帝嗣位,赐金紫。四年,平湖湘,受诏祀南岳,就命知衡州。陶谷诬奏昉为所亲求京畿令,上怒,召吏部尚书张昭面质其事。昭老儒,气直,免冠上前,抗声云:“谷罔上。”上疑之不释,出昉为彰武军行军司马,居延州为生业以老。开宝二年,召还,复拜中书舍人。五年,复知贡举。其乡人武济川预选,既而奏对失次,昉坐左迁太常少卿,俄判国子监。明年冬,判吏部铨。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至道二年,陪祀南郊,拜舞仆地,卧疾数日薨,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昉好接宾客,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雅厚张洎而薄张佖,及昉罢相,洎草制深攻诋之,而佖朔望必诣昉。昉和厚多恕,素与多逊善,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及入相,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帝曰:“多逊居常毁卿一钱不直。”昉始信之。昉居中书日,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昉必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其故,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初,从父沼未有子,故昉出继于沼。昉再相,因表其事,求赠所生父母官。诏赠超太子太师,母谢氏郑国太夫人。
(节选自《宋史•李昉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赵普为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
B.时赵普为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
C.时赵普为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