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490字。

  2021届高三语文冲刺训练   文言文阅读(A)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邕少博学,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大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初,邕与司徒刘郃素不相平,叔父卫尉质又与将作大匠阳球有隙。球即中常侍程璜女夫也,璜遂使人飞章言邕、质数以私事请托于郃,郃不听,邕含隐切,志欲相中。于是诏下尚书,召邕诘状。邕上书自陈无果。于是下邕、质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愍邕无罪,请之,帝亦更思其章,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不得以赦令除。阳球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义,皆莫为用。球又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邕前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会遭事流离,不及得成,因上书自陈,奏其所著十意,分别首目,连置章左。帝嘉其才高,会明年大赦,乃宥邕还本郡。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 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纵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马日磾驰往谓允曰:“伯喈①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不许,日磾退。邕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节选自《后汉书•蔡邕列传下》
  注释;①伯喈:蔡邕的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B,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C.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D.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与“征”一起称为“征辟”,“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制度,主要包括皇帝辟除和公府、州郡征聘两种方式。
  B.太尉、司徒、司空为东汉时期的“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掌水土事,分别开府,置僚佐。
  C.搢绅,指插笏于绅。“绅”指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故“搢绅”常用为官宦或儒者的代称。
  D.北海,郑玄是北海郡人。古人在姓名前往往加籍贯或者直接用籍贯来称呼,比如称柳宗元为柳河东、称王安石为王临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邕勘定六经,勒石为范。他亲自将校勘后的六经用红笔写在碑上,让工人刻好立于太学门外,后来的儒者学生,都以此为标准经文。
  B.蔡邕吉人天相,逢凶化吉。中常侍程璜使人诬告蔡邕及蔡质,阳球又派刺客追杀蔡邕,多亏中常侍吕强援手才得以解脱。
  C.蔡邕念及旧恩,引来祸端。董卓死后,他在司徒王允的席上说起董卓并为之叹息,激怒王允,因此被逮捕后交廷尉治罪。
  D.蔡邕笃志修史,终未如愿。他早就在撰写充实《后汉记》,后因董卓事而获罪,他乞求免死罪以成汉史未得。知者为之叹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
  ②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纵偃蹇者,不旋踵矣。”
  2.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