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780字。

  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文化和文学常识
  第一单元: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1.文学常识积累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任职期间百姓安居乐业,整个社会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和谐状态。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孔子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他一生致力于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的言行及思想主要记载于《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赅,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某些章节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已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2.文化常识积累
  (1)千乘之国
  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后勤人员二十五人,共计一百人。春秋时期,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
  (2)关于“子”
  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单独使用时相当于“您”;可用在姓氏后,表示对人的尊称,如孔子、孟子。在儒家经典《论语》中,“子”特指孔子。
  ②由于“子”是对男子的尊称,因此春秋时期男子取字经常在字前加“子”,如子路(孔子弟子仲由的字)、子产(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公孙侨的字)、子犯(晋文公的舅舅狐偃的字)。
  ③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位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