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940字。

  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诊断性测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考试!请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6页,三大题,17小题;满分100分(含卷面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一、积累(16分)
  1.阅读下面这段话,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首届诺贝尔奖在斯德哥尔摩(bān)  ⑴  发;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们以隆重的仪式悼念死难同胞;列夫??托尔斯泰 (xī) (2)  利的眼光如枪弹,能穿透伪装的甲胄;玛丽和比埃尔在棚屋里炼制沥青,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不至于因烟(zhì)  ⑶  息……这些过往的人和事,闪现在时空的隧道里,(míng)  ⑷   记在人们的心中。
  2.下面是小灵同学以“情景交融”为鉴赏点整理的古诗文材料,请根据评点补充完整。(8分)
  诗文名句整理单
  分 类 诗文名句 评 点
  山川之胜 树树皆秋色,⑴  ▲   。(王绩《野望》) 东皋山上,秋意盛浓。
  晴川历历汉阳树,⑵   ▲   。(崔颢《黄鹤楼》) 晴日原野,草木茂盛。
  ⑶   ▲  ,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西湖早春,莺歌燕舞。
  情感之美 岂不罹凝寒?⑷    ▲    。(刘桢《赠从弟》) 傲雪凌霜,坚贞不屈。
  ⑸   ▲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恋恋不舍,思乡情深。
  ⑹   ▲    ,   ▲   。(吴均《与朱元思书》) 鄙弃世俗,融入自然。
  3.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4分)
  (1)夕日欲颓( ▲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 )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二、阅读(43分)
  (一)名著阅读(7分)
  4. 班级举行“我爱我的祖国”纪实作品交流分享会,请你帮助完成以下的信息。
  阅读有方法 学习有成效
  把握作品事实 阅读纪实作品,首先要学会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⑴下列有关纪实作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斯诺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方式,搜集到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B.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深入分析和探究“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宣扬和评价,融入强烈的主观情感,从而瓦解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C. 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使用了全景式的写法,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
  D. 《飞向太空港》这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以历史的笔法勾勒概貌,以文学的手法讲述故事,刻画了一群默默耕耘的航天人形象。
  明确作者立场 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学会阅读作者对于事实的感受和印象。 ⑵在陕北,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其中,“赤匪”彭德怀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举一事例说明彭德怀的人物特征。(2分)
  领悟故事精神 从事实中汲取营养,从观点中辨别立场,最终,要从中收获启迪。 ⑶《红星照耀中国》一经问世,在中国大地广为传播,引起轰动。海伦??斯诺(作者埃德加??斯诺前妻)曾这样评价这本书:当时像一道闪电,唤醒了中国人民。 请选择下面的一个章节,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这样评价的缘由。(3分)
  A.苏维埃社会 (第六篇《红军在西北》)
  B.总司令被逮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二)文学作品阅读(14分)
  我们都会遇到对手
  张爱玲
  ⑴小学时,我们班有二十多名同学,梳辫子的只有七位。老师看了看那怯生生的“半边天”,先让大一些的琴做了学习委员,却选不出文艺委员领着课前唱歌,后又发现我嗓门儿大又挺大方,便委任了我。
  ⑵ 老师们都认为女生少,操心事更少。他们却忘了:女孩子天生会掩饰。其实,文艺委员与学习委员之间很格格不入呢!我不知道嫉妒心是何时潜入体内并随着身体一天天长大的。我和琴的成绩太相近了,老师常常表扬我们俩或者我们其中的一位。势均力敌就有了敌意。
  ⑶琴先拉帮结伙,她拉着那五个女生课间高高兴兴玩,放学亲亲热热走,我形单影只地呆在操场或闷头回家时,恨琴恨得咬牙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