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6张,巧妙设问理解分析课文,由物及人对内容挖掘深刻。附教案一份。
《牡丹的拒绝》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和学习牡丹的个性美和品位美。
2帮助学生理解本文的深刻内涵。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以本文为平台,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以物写人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牡丹在国人乃至世界人的心目中占有很高地位,历代的许多文人墨客,社会名流,皇帝贵族无不喜欢牡丹。他们不仅爱花、赏花、宴花、结花、拜花,而且种花、插花、写花,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周敦颐曾说过:“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抗抗的散文《牡丹的拒绝》让我们来看看,当代作家眼中的牡丹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
张抗抗,1950年出生于杭州。1969年赴北大荒上山下乡,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现为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一级作家,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迄今已发表小说散文近500万字,出版各类专集40余种,多次获各类文学奖,许多作品被译为英、德、法、日文介绍到海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等。并出版《张抗抗自选集》5卷。
早期作品主要以创伤文学为主,但她的诸如《隐形伴侣》、《白罂粟》、《赤彤丹朱》等代表作所表露出来的对纯真的执着、对历史的冷静思考颇为独树一帜和令人称道。她的《情爱画廊》是布老虎丛书之一,其大胆的对于人类的情爱内心世界的描写与对情爱观念的探索令人着迷。作为一位作家,张抗抗具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和艺术素质,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以敏锐、潇洒的笔揭示人的心灵底蕴,作品中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纯净的诗意;另一方面比之于其他女作家的作品,她的作品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她不被感觉和情绪所左右,而是以一个智者的清醒有意识地将作品当作某些思考的载体,使其很多作品以深邃而独到的思索见长。
三、赏析课文
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具体描写牡丹之美的句子。
生1:牡丹花苞,形同鲜桃,朱唇紧闭,皓齿轻咬。
分析:采用拟人化手法,似乎有一位唇红齿白的美少女站在面前。
生2:花开如解冻的大江,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分析:想象,开得热情奔放,绽放出自己所有的美丽。
生3:花落,整朵整朵,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如同大鸟的羽毛惊心动魄。
分析:拟人化手法、比喻,不吝惜生命,不在乎生命的长短。
……
师小结:花开则倾其所有,热情奔放;花落则惊心动魄,义无反顾。正如泰戈尔所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教师引导点拨)
问题设计一:人们为什么偏偏从四面八方赶到洛阳观看牡丹呢?
点拨:是因为欧阳修说过“洛阳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奇”在何处?文章又用武则天怒贬牡丹至洛阳的传说,给牡丹身上笼上一层神秘色彩,所有这些都大大地膨胀了人们观看洛阳牡丹的欲望。(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人们观看洛阳牡丹的欲望越强烈,看不到牡丹花开时的感情波动就会越大,感情波动越大,就越能引起人们对下文牡丹的拒绝的思索,文章的主题就更容易凸现出来。可以说,此段正是为下文牡丹拒绝以及探究牡丹的个性与品味蓄势。)
问题设计二:人们是乘兴而来的。“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但牡丹却毅然拒绝了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