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360字。

  九下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 B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友情提示:请把所有答案填涂到答题纸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一抹晚烟荒戍垒,             。                              (纳兰性德《浣溪沙》》)             
  (2)      ,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                                    
  (3)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莫听穿林打叶声,         。          ,谁怕?                             (苏轼《定风波》)                    
  (6)《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求学之路艰苦的句子是:              ,                    。                           
  (7)南宋词人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戍边将士报效国家,青史留名决心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预计于今年7月执行首次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发射火星探测器。
  B.随着网络短视频的快速发展,开展青少年防沉迷成为短视频平台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C.面对日益猖獗的新型电信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D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冰面面积约1.2万平方米左右,将成为世界最大的人工冰场之一。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在这样极不对称 ① (A. chèn  B.chèng )、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áo ② (A.鏖  B.熬)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 甲 (A.   坚不可摧   B.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 乙 (A.威武雄壮  B.  辉煌壮丽)的战争伟业。全国各族人民由衷称赞志愿军将士为“最可爱的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      丙       。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2分)
  ① 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                    
  (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①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②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
  ③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4-5 题。(6 分)
  【 甲 】                            【 乙 】 
  长沙过贾谊宅                            咸阳城东楼
  刘长卿                                   许浑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两首诗都怀古伤今,甲诗首联即点出凭吊之人,乙诗首联则提出所登之楼。
  B. 两首诗颔联均即景抒情,都营造渲染出了一种萧条冷落凄清的氛围。
  C. 两首诗颈联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将虚拟的景物与现实的感慨巧妙结合。
  D. 甲诗尾联巧用设问,对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乙诗尾联则委婉含蓄,令人倍感凄凉。
  5. 甲诗以“悲”字直贯篇末,而乙诗也以“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分别说说这两首诗为何而“悲”,为何而“愁”?(3 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