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800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17-19题。(共9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甲】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乙】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丁】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7.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朗读设计表格。(4分)
  场景片段 情感基调 重点句朗读设计
  (朗读符号:重音• 连读︿ 停顿V)
  “我”因瘫痪发脾气,母亲小心安抚“我”。 “我”:  ① 
  母亲:担心、悲痛 “我可活什么劲儿!”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当时“我”不知道母亲隐瞒了病情。 “我”:  ②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V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③  “我”:淡漠
  母亲:喜悦 “好吧,︿就明天。”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母亲昏迷前说最后一句话。 母亲:不舍、担忧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  ④  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填朗读符号)
  18.同学们对文中四处画线句批注出了自己的阅读理解,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处母亲“悄悄地躲出去”是理解儿子的痛苦需要发泄,“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是担心儿子过激的行为伤害了他自己,这体现出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包容与担忧。
  B.【乙】处从母亲“扑”“抓”的动作中,可以体会到母亲内心的焦急,她非常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这体现了母亲对儿子深切的爱。
  C.【丙】处母亲“挡在窗前”是有意的行为,她唯恐飘零的落叶又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这体现出母亲对儿子小心翼翼的呵护。
  D.【丁】处儿子同意去看花,母亲喜出望外,难掩兴奋之情,因为她看到了儿子重新振作的希望,更因为她能由此实现自己赏花的愿望,这体现出母亲对生活的热爱。
  19.文章第⑦段中浓墨重彩地描写菊花,你从中可以读出作者对菊花、对母爱、对人生的哪些感悟?(3分)
  答:           
  (二)阅读《阿咪》,完成20-22题。(共10分)
  阿  咪
  丰子恺
  ①阿咪者,小白猫也。十五年前我曾为大白猫“白象”写文。白象死后又曾养一黄猫,并未为它写文。最近来了这阿咪,似觉非写不可了。盖在黄猫时代我早有所感,想再度替猫写照。但念此种文章,无益于世道人心,不写也罢。黄猫短命而死之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