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060字。
2021北京石景山高一上学期(上)期末
语 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包括五道大题,15道小题。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认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等信息,然后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
4.考试结束,将试卷及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一】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文二】
师友箴并序
柳宗元
今之世,为人师者众笑之。举世不师,故道益离;为人友善,不以道而利,举世无友,故道益弃。呜呼!生于是病矣,歌以为箴。既以儆己,又以诫人。
不师如之何?吾何以成!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吾欲从师,可从者谁?借有可从,举世笑之;吾欲取友,谁可取者?借有可取,中道或舍。仲尼不生,牙也久死。二人可作,惧吾不似。中焉可师,耻焉可友,谨是二物,用惕尔后。道苟在焉,佣丐为偶;道之反是,公侯以走。内秀诸古,外考诸物,师乎友乎,敬尔无忽!
1. 某同学整理“师”的用法与意义,还不够全面,请就上述文章和你的学习积累,帮助该同学补充完善。
师
①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②用作动词,从师。 不师如之何
③意动用法,以……为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④学习,效法。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用上述文章中的原句,将下面两段文字补充完整。
(1)韩愈作《师说》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这社会现实正是柳宗元在《〈师友箴〉并序》中所言,“________”。
(2)韩愈谈“师”,柳宗元谈“师友”,两人都以“道”为重点,韩愈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柳宗元也认为“中焉可师,耻焉可友”,并且强调“____,____,____,____”,与韩愈所言极为一致。
3. 阅读论述类文章,要把握作者的观点与论述思路,感受文章的逻辑思辨力。请以《师说》第二段为例,谈谈作者如何有逻辑地展开论证?
4. 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此,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请你访谈中学生,拟写访谈问题(至少拟写3个)。
二、共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