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410字。

  第一单元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正确理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丰富内涵,是中国考古学繁荣发展的基本前提。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理解中国考古学的特色。
  筑牢中国理论之基。考古学是一门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科学,具有鲜明的历史学属性。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唯物史观也逐渐进入中国学界的视野。
  新中国成立伊始,夏鼐和苏秉琦都自觉地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倡导在正确史观引导下,实现从“为考古而考古”到“为历史而考古”的转变。到20世纪80年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社会历史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考古学的“中国学派”宣告成立。新中国历史学和考古学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证明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历史和解释历史是考古学的基本职责,以史育人是考古学的重要使命,什么样的史观就会导致什么样的历史解释和历史书写。广大考古工作者只有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本学科材料的有机结合,才能构建起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体系。
  探索中国方法之用。经过几代考古学者的工作实践和不懈探索,中国考古学在田野发掘、年代测定、成分分析和文物保护等领域的技术手段不断成熟规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考古学技术体系。
  以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基础的田野发掘技术为例,早在20世纪30年代殷墟考古发掘中,中国考古学者既充分借鉴西方考古地层学的长处,更从中国古代遗址的具体实践出发,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发掘方法并传承至今。在理论方法层面,中国考古学者以器物类型学分析为基础,开创性地提出了考古学区系类型理论和文化因素分析方法。
  新时代的考古工作者要坚定学科自信,博采众长,守正创新,围绕“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的根本任务,大力开展学科交叉和学科整合研究,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在本学科中的运用。
  阐释中国文明之美。人类文明充满了多样性,每一种文明都诞生于特定的时空背景,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传统,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考古研究表明,诞生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是人类文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历经文化谱系构建和古史重建之后,中国考古学的学科重心必然要转向文明阐释的主战场——“凝练文明基因,阐发传统价值,厚植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复兴”是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的重要使命。
  考古学者要善于运用考古学的手段,科学挖掘蕴含在中华文明瑰宝中的优秀文化基因。深入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在人类文明中的重大贡献,深刻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传统,推动人类文明走向“美美与共”。
  (摘编自孙庆伟《中国考古学的特色与风格》)
  材料二 方舱、防护服、载人工作平台……若在过去,很难把这些器具同考古联系在一起。在三星堆祭祀区发掘现场,一个密封的考古发掘舱内,考古人员身穿防护服有条不紊操纵机械平台进行文物发掘。面对着2000平方米的考古工作平台,不少记者现场感叹,这里不像印象中的考古工地,而像实验室一样充满科技感。
  1986年,三星堆遗址1号坑与2号坑完成抢救性发掘,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考古工作者很快对遗址实行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如今三星堆祭祀区重启发掘更为引人注目: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预案层层审批完善,各种高科技设备充实,从发掘到研究环节,全国34家科研单位集体攻关……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精美牙雕残件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在社会上掀起了新一波“考古热”“文保热”。从陆续出土的精美文物看,三星堆遗址再一次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昭告世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的属性。以全面勘探和重点发掘为带动,做好三星堆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新征程汲取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给养。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华夏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凝聚着我们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在这次被大家称作“三星堆上新”的考古过程中,人们通过网络直播与新闻报道,热烈而深入地参与到考古互动中。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尊崇。
  (摘编自宋豪新《引人注目的“三星堆上新”考古过程》)
  材料三 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工作于2020年9月6日重新启动。考古工作者对三星堆遗址深入调查、勘探与发掘,新发现6个“祭祀坑”,出土的文物再次惊艳世界。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专家王巍认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首先要符合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特点,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我们通过研究生产关系、社会分化、国家的产生和出现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等,把三星堆文明放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去研究。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田野考古技术和方法,结合各种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共同进行考古研究。”
  王巍说,三星堆考古中,我们强调各种区域文化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孤立看中央王朝,除此之外还看它跟长江流域其他文明的联系。我们也在寻找它与境外文明的联系,但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它和境外某一文明发生关系。
  (摘编自徐豪《“三星堆”意味着什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不能正确理解中国考古学的特色与风格,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限制。
  B.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有着丰富的价值传统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C.在西方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经过不断实践探索,中国考古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
  D.考古工作者将三星堆文明放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研究,分析它和长江流域等其他区域文明的联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考古学本身的历史学属性决定了我国考古学倡导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作为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B.考古工作者歪曲和篡改史实的行为体现其不正确的历史观,没有担负起考古学的基本职责与重要使命。
  C.新技术支持下的新时代考古,不仅能降低考古发掘对遗迹的影响,也将为进一步研究留存更大空间。
  D.“三星堆上新”考古过程中,人们通过网络直播等参与互动,兴趣浓厚,考古不再“默默无闻”,文物不再“高高在上”。
  3.下列不属于新时代考古人探索中国技术方法之用的一项是(  )(3分)
  A.实时监测敦煌石窟外部气象、噪音,内部人流、二氧化碳指标,进行人流调峰。
  B.通过器型、铭文等来判断青铜器是否为酒器,再由此判断其中的液体是否为酒。
  C.运用拉曼光谱法分析检测河北磁县湾漳东魏北齐大型壁画墓中壁画颜料的成分。
  D.利用地球物理探测、卫星导航定位等技术,研究中原史前聚落遗存的空间格局。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三星堆上新”的考古过程是如何体现中国考古学的特色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弄蛇人的笛声
  周晓枫①
  如此炎夏,弄蛇人却把自己包裹得像僧侣。缠着鲜艳夺目的头巾,更映衬出黑檀木色的皮肤,他有深渊般的眼睛。远看,以为他抱着骨灰瓮,其实只是便于携带的轻巧柳篮,比棋钵大不了多少——对于体形纤长的女王来说,足够了。柳篮中的蛇毫无声息,似在沉睡,在默片般的梦境中。
  弄蛇人开始吹奏,葫芦形的笛子顶端没进他的胡须里。眼镜王蛇运动时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