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60字。
字音字形及词语运用专题
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三百校秋季开学联考语文试卷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发轫(rèn)于20世纪80年代的朦胧诗的创作者,用理性和人性的准绳,表达了对荒谬年代的质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摈(bìn)弃,开拓了现代诗的新天地。
B.钱先生僻居桂省,远离京沪经济重镇或文化锁钥(yuè),想另辟蹊径发掘第一手史料,委(wēi)实不容易,但他能及时整合最新史料并提出自己的预判。
C.薄薄(báo)的刀刃将书页徐徐划开,伴随着“嘶嘶”的裁纸声,如水面荡舟船桨划过留下涟漪,暗香袭人般愉悦,不免有几份追蹑(niè)先贤雅士的流韵。
D.蔓延过耳朵的浓密长发,透着超群拔俗;黑框眼镜与儒雅的谈吐相称(chèn);身材虽不魁梧,但显然也属于力能扛(káng)鼎的那种,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仅就已读过的一些扶贫文学作品,【甲】我发现缺少几个内容,一是对造成中国农村贫困的,历史原因缺少深刻反思,二是对中国农村贫困的现实状况缺少入骨刻画,三是对减贫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缺少严肃批判。这恰恰是我个人最希望看到的。无数文学史经验表明,这类题材谁最终能够在历史上站住脚,谁不会被时间的河流带走,往往取决于这些方面。现实却是,多数主题文学急功近利,而过于直奔主题的文学,往往沦为我称之为的“抚摸文学”。【乙】由此形成顺应主流导向易、做出独立前瞻的判断难,表达与主流价值观不完全相同的声音则难上加难的“主题文学”普遍现象(哪怕是“小骂大帮忙”的声音)。当然我知道,不是书写者不懂得这些规律和这样浅显的道理,而是外部环境或许还有某些欠缺,一些作家也还缺乏足够的准备,这既包括思想修养、艺术修为和知识结构的准备,也包括生活阅历、人生智慧和文学技术的准备,虽然也有缺乏“修辞立其诚”的责任情怀和担当勇气,有的还可能有投机取巧、见利忘义等各种因素。总之,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丙】相当数量的扶贫文学作品还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相当数量的作家都成了王小波笔下的“沉默的大多数”,有意无意做了一些贫困村庄房屋外墙的粉饰者,做了一个时代的矫情者、装睡者。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亟需用文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来重新定义文明与财富的关系。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表明 B.急功近利 C.虽然 D.亟需
1.(3分)A(B委wěi实,C几分,D力能扛gāng鼎)
2.(3分)C(应为“当然”)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0)(3分)
A.广袤(mào)中华大地上的红色资源,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zài)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