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00字。
统编版选择性中册第一单元《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恩格斯所处的历史背景,做到知人论世;抓住文章的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感受文章强大的思想力量。
2.了解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掌握其论证方法。
3.研读经典理论文章,获得思想启迪和思维提升。增强理论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含意深刻、富有表现力的语段,体会语言运用准确、鲜明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体会论证、论辩艺术。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驳。
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对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学重难点
重点:阅读本文,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难点:了解恩格斯的思想,获得思想启迪和思维提升。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一、导入新课
理论对于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一个人理论素养越高,就越能在实践中见微知著,行稳致远,提高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努力学习经典理论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今天我们走进恩格斯的作品《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二、写作背景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是决定性因素。但是,马克思逝世之后,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恩格斯针对他提出的问题,在1894年1月25日的回信。
三、作者介绍
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学家、军事理论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出生于德国巴门市(时属普鲁士王国,今伍珀塔尔市),早年批判谢林的神秘主义哲学,并接受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之后他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逝世后,他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2、3卷。
主要作品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共产党宣言》等。
四、题目解说
这是恩格斯1894年1月25日在伦敦给当时德国的青年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写的一封回信。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一个偏正短语,“决定性基础”是中心语,“社会历史”是定语。标题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分析了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什么。
五、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