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270字。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准字音,写对字形,能正确辨析近义词语。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体会作者的论证思维。
  【重点】
  理解题目。概括文章主旨。
  【难点】
  理清思路,体会思维逻辑。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时候愈发,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文章立论和驳论相结合展开论述的放方法以及理论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  把握文章的思辨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学习冲破思想束缚、解放思想的精神,正确认识、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教学时间】共2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 毛泽东
  习主席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在1976年的时候有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应,说是‘砍旗’,这倒进一步引起我的兴趣和注意。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议的意义大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二、写作背景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与此同时,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1977年秋季,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完成了两篇稿子,其中一篇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过中央党校和《光明日报》多次修改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成为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三、了解作者
  《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胡福明  
  胡福明,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