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000字。
古诗词鉴赏专题
北京市101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晚晴①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②,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①晚晴:傍晚天空放晴。诗人此时寓居于桂林,夏季多雨少晴。②夹城:城门外的瓮城。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表明观赏的立足点,着一“深”字,可见诗人的居所位置幽僻、环境清静,奠定了全诗孤独悲戚的感情基调。
B.第二句进一步表明时令特点——春天虽然已经过去,炎热的盛夏却还没有到来,眼下正是气候清和宜人的时节。
C.第三句中,诗人发现连生长在幽僻处的小草也沐浴了晚晴的余晖,并且进一步想象这是天公对它的怜爱。
D.颈联中,诗人凭高远眺,视界广远,那夕阳的余晖淡淡地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一片光明,在写景中表现出明朗的心境。
14.尾联中,诗人借飞鸟的姿态,表现了自己的精神状态。下列诗句中,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5.李商隐在《登乐游原》中也描摹了傍晚的阳光,但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与本诗不尽相同,请比较“人间重晚晴”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组诗句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不同。
13.A
14.B
15.①“人间重晚晴”:人们珍重傍晚的晴好天气。明知晚晴的短暂,却不因此而伤感嗟叹,而是恰恰相反,因其美好而短暂,便更加珍视,是一种现实、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无比美好,可惜已经接近黄昏了。既有对美的赞叹,也有美好晚景即将消逝带来的惋惜怅惘。
北京市2022年高考语文期初模拟评估卷1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共12分)
东溪(注)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东溪:即宛溪,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这首诗作于至和二年(1055年)作者乡居时。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