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30张幻灯片,从诗歌的传承方面分析了诗歌与古典诗词传统意象的内在联系,对主人公的形象作了较详细深入的分析。图片富有诗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学习课文。另附教案一份。
错误
郑愁予
广西苍梧一中 黄慧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意象与古典诗歌的内在联系。
2、 领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3、 掌握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听罗大佑的歌曲《错误》。
错误是每个人都有可能犯下的,而犯错误的结果有好也有坏。为什么呢?因为有些无心的错误也可能导致美好的结局。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则是被称为“现代抒情诗绝唱”的,台湾诗人郑愁予用伤感的笔调所描述的一个美丽的《错误》。
二、解题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郑愁予的诗歌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是清新婉约。
三、研读课文
1、让学生自由反复朗读全诗,揣摩诗歌的感情。
2、听示范朗诵,把握诗歌的节奏,然后指名学生朗读。
4、 集体朗读。通过画面初步理解诗意。
5、 思考:
全诗主要以什么为中心意象?诗中的“我”“你”指什么人?描述了什么情景?
明确: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我”是一名游子,“你”是一位闺中思妇。写了思妇盼望归人的情思。
6、 朗读第一节,思考:
(1) 为什么用“莲花的开落”来比喻女子“等待的容颜?”
明确:莲花自古多产在江南,如古乐府中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故用莲花来象征江南女子的柔美纯洁;那等待的容颜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喜悦,而失望,故如莲花的盛开和凋落一样。思妇的心情也是如此,敏感的情绪随着莲花的一开一落微妙的变化着。
(2) 本节诗句长短交错,可读出什么深刻的含义?
明确:首句言“我”路过,寥寥几字,暗示过客之匆匆;次句言思妇之等待,长长的句子暗示等待之漫长。
“开落的莲花”到装成“莲花的开落”形成音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