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32270字。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返校考高三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了加速线上线下融合、走进居民社区,供(gòng)销系统的菜市场还加快升级改造,5G智能监控与测温探头、菜价公示屏、扫码支付等各类设备一应(yìng)俱全。
  B.在“学党史、体农耕、知农辛”的实践中,众人捋(luō)起袖子,拿起秧苗,来到各自负责的片区,在泥泞(níng)的田地里插下一棵棵秧苗,感悟“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C.《平凡的世界》从原著小说到改编影视都遵循了文艺创作最根本的方法——扎(zhā)根人民。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常青,我们栖息于它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jīn)地为此而歌唱。
  D.曲(qū)奇饼干作为风靡(mǐ)世界的零食之一,入口即化,伴着丝丝入鼻的香甜气息,瞬间抚平味蕾,非常诱人。松脆酥软的口感,满足了你对甜食的所有幻想。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结合词语意思和句子的语境来解答。
  【解答】A.错误。“供销”的“供”应读作“gōng”。
  B. níng错误,应该读nìng
  C.错误。“万古常青”的“常”应改为“长”。
  D.错误。“曲奇”的“曲”应读作“qǔ”。
  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方言日渐式微。[甲]我国正在形成“多语分用”的语言态度,即明确各种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形成了主体与多元、公共与私人、正式与随意等并行不悖、和谐共处的语言生活观。
  近年来,海派音乐人林宝用上海话演绎了多首流行歌曲,如《上海谣》用吴侬软语将上海的历史变迁和上海人的喜怒哀乐娓娓道来,[乙]改编自陆游的《钗头凤》通过方言独特的韵律平仄再现了宋词的细腻唯美,在新媒体平台上累计点击量破亿,颇受好评。
  新媒体极大地推动了方言文艺娱乐的创作和传播。“方言梗”频上热搜,这是方言仍然活跃于语言生活的表现,有用总比无用强,无须过分担心。然而,[丙]面对这种红极一时的网络文化现象,应注意避免盲目追求流量而裹胁着方言与低级趣味挂钩,要塑造高端、典雅、文化气息浓郁的方言形象。
  2.文段中的加点字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并行不悖       B.娓娓道来      C.无须     D.裹胁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应理解词语和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辨析。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着重考查顿号,应了解顿号的用法并结合语句辨析。
  【解答】(1)A.并行不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语境讲“主体与多元、公共与私人、正式与随意”不冲突,符合语境。B.娓娓道来:连续不断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语境讲“《上海谣》”吴侬软语将“上海的历史变迁和上海人的喜怒哀乐”道出,符合语境。C.无须:不必;用不着。此处讲不需要担心,符合语境。D.裹胁:用胁迫手段使人跟从做坏事。语境是把方言与低级趣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