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710字。

  青山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测试
  语文试卷 (附教师版答案详细解析)
  一、基础知识(共9分,每小题3分)
  1.(3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与世界         ,但方寸之问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        器物以生命,更        着社会的审美追求,        着人类文明的边疆。
  A.脱离      赋予      改善      拓展
  B.脱离      赐予      刷新      拓展
  C.脱节      赋予      刷新      扩充
  D.脱节      赐予      改善       扩充
  2.(3分)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十三五”期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健康中国的美丽蓝图正在14亿中国人手中变为现实。
  B.近日,青岛计划5天内对全市900多万人进行全覆盖核酸检测的消息,牵动着国人的心。
  C.能否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携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D.英国一本杂志社编的《野性大地》,摄影质量令人惊异,打开扉页,那七八幅跨页图片,如同名角亮相,开场便一鸣惊人。
  3.(3分)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
  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起源,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C.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D.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二、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为文化传承插上“数字翅膀”
  ①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的许多文化资源﹣﹣无论是语言、文字、风俗、传说,还是手工技艺、音乐、舞蹈﹣﹣正面临着流失乃至失传的危险。如何把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共同挑战。数字技术的诞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当前,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正在全世界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
  ②数字技术的最大好处是突破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博物馆的藏品本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理应走出“深闺”,为社会所共享。但现实是,博物馆的展馆面积、服务人员等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参观者的需求,也不可能把所有展品一股脑儿全拿出来展览。如何解决博物馆有限展馆面积与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采集文物或展品的数字信息,打造数字化虚拟博物馆就能使观众足不出户而遍游天下。特别是未来VR技术越来越先进,有可能与人的视觉、触觉等深度融合,各种以前只能近观而不可把玩的珍贵展品不但可以看,还可以在虚拟中触摸,实现全方位、沉浸式、交互性地参观。这就在实地参观之外创造了替代性选择,对于扩大受众群体、保护文物安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③数字技术还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现在不少博物馆在展品和展厅里设置传感器,收集观众停留时间和是否拍照等行为数据,以此作为改进展览的依据。法国卢浮宫用蓝牙传感器采集观众参观行为数据,分析短期停留和长期停留的参观者的不同参观模式,为治理馆内拥堵提供决策依据。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观众对有文字的展品、图版、成套的文物更感兴趣,驻足时间明显更长。大数据分析具有准确、客观、简便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提升效率。
  ④目前我国文博与非遗领域应用数字技术的成功经验不少,比如“数字敦煌虚拟圆明园”等,但与观众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些数字博物馆点击率很低,对非遗的记录还停留在录音录像的初级阶段。应当看到,当前青年一代已经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在故宫的参观者中,一半以上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作为数字时代的“源住民”,青年人已经习惯于从数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