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4860字。
2020级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试题说明: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提出“维护网络主权”,到第二届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世界互联网大会已成为超越全球东西方、南北方等级结构,团结世界各地的国际组织、国家政府、企业与社会力量,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重要舞台。今年,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表达了利用技术促进发展的基本判断,旗帜鲜明地倡导“共同发展”价值,为反思历史、检视当下、走向未来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回望历史,全球互联网兴盛于后冷战时期的全球化时代,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建构互联网格局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得益于技术与商业上的单极优势,跨国市场力量在互联网领域中与多元势力接触勾连、融合嬗变,壮大了发达国家与跨国资本之间政商合一的基础性霸权能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强调个体权利的“互联网自由”和超越国家疆域的“全球网络公域”的霸权话语,成为指导全球互联网治理的默认理念。
全球互联网极大激发了社会传播能力,但是这个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格局充满着悖论。一方面,互联网的跨界发展嵌入在传统、现代、后现代相混杂的整体政治经济格局中,延续着不均衡、不对等、不具代表性的全球秩序。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主导的霸权话语却推崇同一性的发展与治理模式,漠视全球各地差异化的历史文化与发展诉求,其结果是该话语体系与现实层面的断裂,既无法反映也无法解决全球范围内日益尖锐的危机和抗争。尤其是在经历2008年爆发的数字化衰退、2013年的斯诺登事件以及西方右翼势力抬头等一系列危机之后,美国自八十年代起向全球推广的方案已遭受全面冲击。
当然,即便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高峰时刻,以经济技术全球主义为论调的宏大叙事,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与社会的主体性。以中国为例: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以务实姿态采取“博弈式融合”方式参与由跨国机构、国际产业链、基础设施、网络公众共同组成的全球互联网,但又辩证地在物质、体制、观念层面保留关键性的自决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俄罗斯、巴西、印度等新兴大国也非常重视互联网蕴含的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并试图修改“中心-边陲”的传统传播秩序。但是,在以硅谷企业为主导的网络空间全球版图中,中国所培育的具有国民精神的互联网领域可谓在全球独树一帜。
检视当下,全球互联网格局处于充满可能的转折点。截至2019年,全球已有超过半数人口上网:亚洲地区拥有全球最大的网民数量,北美与北欧在接入率上仍然领先,非洲大陆正体验着全球最快的上网人数增长速度。随着互联网技术形态、创新主体、社会基础经历重大转变,全球互联网中并存着多样性、甚至是多极化政治经济格局,这种局面会带来更多观念、规则、体制上的创新与冲突。由此,我们需要追问,在数字资本主义陷入结构性危机而技术的社会潜能依然巨大的双重历史情景下,以“中国崛起”为动力的全球秩序转移,能否推动全球互联网格局从“丛林法则”走向共同体?
互联网发展正进入下半场,技术发展需要追求更具代表性的道义标准。只有克服遏制论、威胁论等零和思维和霸权模式,互联网才能成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催化剂。我们看到,由于互联网在隐私、安全、社会再生产领域构成新的挑战,部分国家以安全为名,延续帝国模式,将网络空间军事威慑常态化。如何追求更具代表性的开放、民主、自由、安全、共赢,这也是当下互联网时代需要回应的命题。
(摘编自洪宇《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互联网具有超越全球东西方、南北方等级结构,团结世界各地的国际组织、国家政府、企业与社会力量的作用。
B.《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倡导“共同发展”,推动全球互联网格局从“丛林法则”走向了共同体。
C.当下,全球互联网格局正处于历史转折点,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带来更多观念、规则、体制上的创新与冲突。
D.只要放弃遏制论、威胁论等零和思维和霸权模式,就能追求到更具代表性的开放、民主、自由、安全、共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列举2008年数字化衰退、2013年斯诺登事件等事例,证明霸权话语体系因与现实层面断裂而无法解决日益尖锐的危机。
B.第四段运用对比论证,阐述不同国家的不同做法,表明中国所培育的具有国民精神的互联网领域可谓在全球独树一帜。
C.文章立足现实,论述严谨,陈说观点时使用“关键性作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定程度上”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
D.文章议论有理有据,理性平和,既肯定互联网的发展和进步,也正视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勇于面对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互联网发展没有一味地“抄作业”,而是以务实的姿态、辩证的思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全球互联网的发展,要重视全球各地差异化的历史文化与发展诉求,要重视广大发展中国家与社会的主体性。
C.世界是一个休戚相关的共同体,互联网发展不能遵从“丛林法则”,技术发展需要追求更具代表性的道义标准。
D.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建构互联网格局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现在这些国家却成了互联网发展的绊脚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国家旅游局对红色旅游资源有明确的定义:红色旅游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时期,形成的重要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形成了井冈山、瑞金、韶山、遵义、延安、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
红色旅游具有独特的教育性,政治性,时代性,依附性和节庆性。
从全国层面来看,红色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山东、陕西,约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