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37040字。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次长征是一次艰苦卓绝的跋涉之旅,此后八年罹(1í)难,它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群体才能的象征;因此,也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和文化持续不辍(chuò)的象征。
B.将这样的外表抽丝剥(bō)茧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都只是外界加上的“条条框(kuāng)框”,学会摒弃这些“条条框框”后,会更能和别人共情,从而减少冲突。
C.一个记者还有许多必学的“潜(qián)规则”和写作秘诀,如做记者的原则与意气,编辑的考量,新闻标题的暗藏机锋,如何运用“曲(qǔ)笔”的技巧呈现真相。
D.烈日下的考古工地,同事们远远就辩认出了田建文的身影,他斜挎一个老旧的包,脸庞因常年的户外工作而显得粗糙黝(yǒu)黑,摇摇晃晃地走在田塍(chéng)上。
【分析】本题考查字形和字音。根据词语的词性和句子的意思思考解答。
【解答】A.正确。
B.错误。“条条框框”的“框”应读作“kuàng”。
C.错误。“曲笔”的“曲”应读作“qū”。
D.错误。“辩认”的“辩”应该为“辨”。
故选:A。
【点评】字音积累:
唉声叹气 白雪皑皑 和蔼 蔼然可亲 暮霭 安装 按图索骥 昏暗 暗淡 黯淡 黯然销魂 黯然失色
佶/诘屈聱牙 桀骜不驯 翱翔 遨游 道貌岸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甲】B 站青年把国风手艺玩得风生水起,这不是“朋克养生”式奇怪组合,更不是对传统的解构和娱乐,而是传统艺术与新媒介的互相滋养,互相成就。“Z世代”(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的父辈们曾经很爱看的一个节目叫《艺术人生》,访谈那些德艺双馨的艺术名家,这个节目创造过同类节目的收视纪录,捧红过很多人,但后来因为收视率太惨淡而停播。【乙】《艺术人生》死了,但艺术和文化不会死,会在新平台、新媒介、新人类中获得新生,只不过不再是以艺术精英为主导,不是让大众去欣赏名人明星的艺术人生,而是普通人的艺术人生。
然而,互联网作为新技术虽然获取巨大商业和流量成功,但只有跟一个社会的传统结合起来,才真正融入了这个社会,获得恒久生命力。【丙】我们要让传统从博物馆中走出来,从高大端庄的舞台上走下来,走到普通人中,走到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日常中;我们还要让互联网上的消遣娱乐感受传统的魅力,从传统中汲取优秀的文化。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生水起B.只有C.端庄D.喜闻乐见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成语)能力。要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平时要识记常见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解答】(1)A.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语境指国风手艺在青年人的手中得以蓬勃发展,使用正确。
B.“只有”和后文的“才”匹配,正确。
C.端正:是指姿势挺直或者态度品行正派。使用对象为人,此处用来修饰“舞台”,使用不当。
D.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语境中指年轻人喜欢的生活,正确。
故选C。
(2)甲处,“互相滋养”“互相成就”属于并列的宾语,属于较短的停顿,若使用逗号前面也是逗号,就与前面内容层次也不清,应该用顿号。
故选A。
A.2020 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一年中国如期完成了消除既定标准下的绝对贫困的目标,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开启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B.不仅《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且谱写出了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时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热血篇章。
C.国家出台了“三孩政策”将更多生育权还给民众,但是能够生得起三孩的家庭恐怕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家庭只能是有心无力,虽然他们有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