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160字。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三个“突破”
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在论述类文本方面命题思路有一定的层次性,第一题侧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第二题侧重对文本论证思路的把握,第三题侧重对文本观点的迁移推断运用。而解答每一题时,思路技巧又不一致,因此需要逐一突破。
突破一 突破局部区域选项——注重细节五比较
解答高考论述类文本题目需要用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代入原文或原文的相关区域进行比对,但是一般论述类文本选择题以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形式出现,有些看似接近文本原句的语言形式,却在表意上与原句大相径庭。这类题目往往题干要求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类的,2017年开始往往是在“第1题”的位置出现,这类题目命题者常常通过对原文重要信息的转述、概括、解说、重组、变形等来命制题目选项,在命题过程中往往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篡改或者进行一定的扩大、删减等,这类选项在原文的区域也往往是涉及局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注重细节五比较”。
注重细节五比较,就是把四个选项代入原文的相关的局部区域,在词语、概念之间等细节之处进行比对,研究选项信息的转换是不是与原文“等值”。这种“等值”当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等值”,而是内容逻辑上的等值。在具体比对时,思维趋向是命题者往往设置“干扰项”,这是高考选择题常见的错误类型。高考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有意把另外三个选项设置成“干扰项”, 这些“干扰项”往往呈现为以下错误类型:
[类型解读] 命题者设计这类选项时,故意增删、变换、改动文中表示范围大小或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常常以整体代部分 (或相反)、以一般代个别 (或相反)、以普遍代特殊等。
[细节比较] [选项信息] [原文信息]
勾画选项与原文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的表程度、范围、数量、频率等的关键词;然后比对选项句中和原文中的一些表范围、程度的关键词,如“全部、都、全、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等。 [典例1] (2017•高考全国卷Ⅱ,选项T1—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判断:错误
细处比对:“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错误。原文是说“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此处扩大了范围。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类型解读] 命题者设计这类选项时,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就是把“尚未发生的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